
煎中药大有学问,千万别煎错!
中药汤剂作为最为常用的一种中药制剂形式,其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药物治病的疗效。
大多年轻人往往在看完中医以后,对着取到的一堆中草药犯了愁,怎么煎?煎多少?拿什么煎?还有药袋上注明的“先煎”、“后下”又是什么意思?
自己去网上查吧,答案五花八门;问家里的老人吧,虽然有了解的,但是深究原因却也是一知半解,中药师针对常见问题为您答疑解惑。
解惑
问
1.中药用什么煎?可以用电饭煲吗?
答
经常有患者问:“我家没有煎药壶,可以用电饭煲代替吗?”其实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其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的优点,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
如用电饭煲代替,首先确保电饭煲内胆材质中不含铜、铁、锡等易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的成分;其次可调节火力,熬制中药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在未沸时用大火,即武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即文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在熬制过程中极易起泡,所以一定要守在旁边,以免爆沸导致药液溢出或者药渣堵塞气孔,造成安全事故。
问
2.中药要洗吗?要泡吗?
答
很多患者反映中药看起来有点脏,是不是要洗干净了再煎呢?其实,中草饮片一般都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煎煮之前是没有必要淘洗的。
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煎前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时间一般以 30-60分钟为宜。记住:切不可用开水直接浸泡哦!
问
3.中药要煎几次?是不是多熬几次才能不浪费?
答
如果没有医生的特别嘱咐,一剂药是煎两次,如果药味或药量较多,可煎煮三次。
因为在煎药过程中,当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有效成分将不再溶出,将药液滤出后重新加水煎煮,最后将两次或三次的药液合并,分两次服下,一般成人每次的药液为150-200ml。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正确的煎煮方法,两到三次的煎煮就可以溶出大部分的药效成分,而多次的煎煮也不会溶出更多,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问
4.什么是“先煎”?什么是“后下”?
答
很多患者在第一次碰到标有“先煎”的药袋时,都是一头雾水。
这里说到的先煎,是指部分中草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含有需要久熬才能水解的毒性成分,所以必须先放水熬制30~60分钟,再加入其它的中药同煎,具体的时间依据医生或者药师的嘱咐。
后下,指在一般药即将熬制好时,将其投入熬制5~10分钟即可,多为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以及部分不宜久煎的药材,如薄荷、砂仁、钩藤等。
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够
最大程度的溶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从而发挥应有的药效,
是提供有效中医治疗的保障。
文章来源:药剂科 李琴雯 陈玲珑
图片来源:网络
校对:苏芳
审核:夏爱民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