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黑变病38例
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1]。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及长期便秘和服用蒽醌类刺激性泻药的患者。随着电子结肠镜的普及,该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我院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灌肠、调整肠道菌群及饮食指导治疗结肠黑变,近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6岁,其中40岁以下11例,40~60岁20例, 60岁以上7例.便秘28例,腹痛、腹胀、便血及其他7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1个月,便秘者均不同程度服用泻剂,如果导片、番泻叶、牛黄解毒片、芦荟胶囊等泻药,大部分未记录具体的服药量及时间;内镜病变肠段:全结肠26例,横结肠以下3例,降结肠以下4例,仅在直肠5例;病变表现:结肠粘膜呈虎皮样改变,色泽变暗,呈浅褐色,暗褐色,或深褐色;38例患者中合并腺瘤性息肉4例,无合并结肠癌患者。
1.2 诊断标准 (1)便秘的诊断标准[2] 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项或2项以上症状:①1/4以上时间有排便时费力;②1/4以上时间粪便呈团块或硬结;③1/4以上时间有排便不尽感;④1/4以上时间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⑤1/4以上时间有排便需用手法协助;⑥1/4以上时间每周排便<3次。(2)结肠黑变的诊断标准:①内镜下结肠黏膜呈黑色、棕色或暗灰色,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呈虎皮纹状、槟榔切面样或斑片状。②组织学检化需待进一步研究。查为固有膜内有大量含黑色素的大单核细胞浸润及黑色素沉着,肠壁其他层次正常。
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①告知患者并停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通便药。②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③科学饮食。要求患者不仅饮食结构合理,且进餐时间规律,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烘烤、膨化等食品。鼓励多食粗纤维饮食,每日饮水不得少于1500毫升,每次饮水不得少于150毫升。④增加运动以促进肠蠕动。⑤服用双岐三联活菌片 ,2.0 口服,一日两次。⑥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给予中药口服,每日2次,分别在早餐、晚餐后2h服用,每次150ml,温服。基础方芪蓉通便汤:生黄芪15克,肉苁蓉30克、牛膝、当归、火麻仁各15克,白芍、瓜蒌仁、桃仁各10克,砂仁、厚朴、陈皮各9克,甘草6克。中药在此方的基础上重用生白术30~150克。腹胀明显,呃逆嗳气者加槟榔、莱菔子;口淡纳呆,苔白腻,加苍术、陈皮;口气秽浊,面垢不净,舌苔黄腻,脉滑,湿热明显加黄连、龙胆草;郁热明显加连翘、栀子;胸满痰多加苏子、桔梗、大便伴白色黏液,体胖舌腻加莱菔子、半夏、竹茹、白芥子;年老体虚,大便干结如栗,多加柏子仁、郁李仁。同时予以中药灌肠。
其中合并肠息肉的4例患者均已在镜下予电凝电切术后一月再行上述治疗。1个疗程为3个月,通常用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疗后饮食正常,排便每日1次,无任何不适者,为痊愈;治疗后饮食正常,大便基本通畅,但有时排便时间稍长,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者,为有效;治疗后和服药前无明显改变者,为无效。结肠镜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3~6个月后复查电子结肠镜。镜下观察结肠黏膜恢复正常为显效,外观有所恢复为有效,无明显改变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1~3个疗程的治疗后,症状及肠镜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所有患者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其中有30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恢复正常。其余8例患者色素沉着变浅。
4 讨 论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目前,西医对本病基本上无特殊治疗,多为对症治疗。中医学无结肠黑变病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便秘”、“腹胀”、“纳呆”、“腹痛”等病症的范畴。本文中结肠黑变病患者均属“便秘”的范畴。由于该病是一种可逆性良性疾病,故本病的治疗目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停用蒽醌苷类泻药后引起的便秘、腹胀等临床症状。其次是根据现有治疗,截断其向结肠息肉及结肠癌的发展,加速其向良性方向的逆转。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中药口服结合灌肠加上可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灵活加减,能有效地缓解其他伴随的临床症状,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标本兼治,从而在临床上更具有优势。同时作为一种疾病,我们有必要对结肠黑变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诱因、伴随疾病、症状、证候分布、舌象,脉象、常用方剂、常用中药频次等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并数据统计,探讨结肠黑变病的证治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 1 ] 高峰玉,钱家鸣.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的分析[ J ] .中华消化杂志,2001,21 ( 5 ):306-307.
[2 ] 邵万金,杨柏林.便秘罗马Ⅲ标准[ J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
本文是赵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