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志刚 三甲
刘志刚 主任医师
东莞市人民医院 肿瘤放疗科

刘志刚博士对话Patrick.Wen教授:TTF仍存争议

1471人已读

u=245864962,1993718559&fm=173&app=25&f=JPEG.jpg

Patrick Y. Wen教授

美国神经肿瘤学会主席

《Neuro-Oncology》前任主编

哈弗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

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神经肿瘤中心主任

伯明翰及妇女医院神经内科,神经肿瘤科主任

刘志刚主持人

湖南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协会全国青年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秘书长;IASLC,ESTRO等协会会员;

2016年入选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项目

主持脑胶质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7项转化研究课题,在Neuro Oncology等主流英文杂志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

恶性胶质瘤预后不佳

Patrick Wen:恶性胶质瘤GBM是研究比较多的癌症之一,很多GBM分子突变已被发现及进行研究。尽管开展过这么多临床研究,包括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患者生存预后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90%的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充分到达肿瘤部位。另外一个问题是GBM存在广泛分子异质性。即便在肿瘤内部的不同部位,分子改变也是不尽相同。另外除了空间上的异质性,GBM还存在时间上的异质性,即随着时间推移肿瘤会积累新的突变,这导致了复发肿瘤的分子改变完全异于初诊病灶。我认为,最终我们需要研发联合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抗血管生成疗法疗效令人失望,研究最广泛的药物bevacizumab通过结合膜上的VEGF可有效减轻瘤周水肿,改善患者症状。很遗憾的是,所有试验结果均未提示该药能够改善生存预后。然而,这个药还是有用的,它可降低皮质激素的使用,使患者主观感觉改善。我们需要更深入探讨,尝试联合贝伐单抗和其他治疗方案。但我认为目前联合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疗法和免疫治疗是一种不错的理论治疗模式,希望该模式能给患者改善预后。

TTF治疗仍存争议

Patrick Wen:TTF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领域。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显示TTF可延长PFS4.9个月,因此已获FDA和其他国家批准用于初诊和复发GBM。我认为关于作用机制仍存争议,同时该试验没有设置盲法对照,你可能觉得5个月是个很长的时间,有没有盲法都无所谓,但有文章显示一些与其治疗医生护士密切联系的患者,生存期仍可延长5个月,因此不能确定TTF治疗能增加生存获益。另一个问题是目前该治疗价格昂贵,虽然这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但实际操作困难。

PDX动物模型的重要性;设计临床试验时需要与统计学家合作

Patrick Wen:由于不能同时兼任该杂志主编和神经肿瘤学协会主任,所以我刚卸任主编的职位。对于投稿的文章均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临床前文章,最常见的问题是动物模型不充分。他们通常用的是旧的细胞株而不是用人源异种移植瘤培养出来的神经细胞株。此外,现在很多杂志发表要求PDX模型,但很多文章没有因此被拒。而且在理想情况下,应该利用两个模型去验证结果,提高可重复性。临床文章被拒的常见问题是样本量小,检验效能不足。我认为年轻医生在设计临床试验时邀请统计学家参与合作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设计出严谨的、检验效能充足的研究,不然做了很多工作最后无法解释试验结果,这将会很浪费资源。

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刘志刚
刘志刚 主任医师
东莞市人民医院 肿瘤放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