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走过应用低分子肝素保胎14年
2001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师从于湘雅二医院的朱付凡导师,开始了对抗磷脂综合征与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与实践,对于选择怎样的人群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相关的各种疾病,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些许收获,也颇感步履艰难......
那天,有个朋友告诉我,2018年9月7日~9日在广州会有一个学术交流会,《2018中国首届复发性流产热点聚焦与精准保胎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和《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承办单位: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
大会主席是我仰慕已久的陈建明老师,虽然尚未曾谋面,却已早就拜读其文。曾经收藏了陈建明老师的一篇文章《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生殖及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是由微信平台的《妇产科网》在2016-4-11推出的,在这篇文章中我找到了共鸣。
2016年4月29日及2017年3月29日,我分别两次微信转发了这篇文章。不为别的,就因为"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医学学术界的一致认同和推广,理论及实践超越了教科书的内容,需要做推广......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面对的患者已经不是盲目听从医生医嘱的人群,有了知识,有了网络,有了交流,患者已经懂得通过与不同医生的交流中做出最有利选择......反复流产的患者所经历的身心痛苦,让她能够理解超越课本的超前治疗理念,因此也就收获了很多成功的孕育。
医生如果不更新自己的学习,就会被超前认知新诊疗方案的患者所背弃。所以,为了充电学习,奔着这次会议的主题,我选择了自己贴近会议主题的三篇稿件,投稿参加了《2018中国首届复发性流产热点聚焦与精准保胎学术研讨会》,非常感谢陈建明老师,在筹备会议的百忙之中帮我修改校稿,并录用了我的论文参加交流,使得我也有幸能参加这次盛会。
参加会议,真有种回到了娘家的感觉,参会的人员接近1000人,年龄最大的参会医生有83岁,会场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不同观点的现场抨击,讲台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陈述、疑惑、支持、反对......是呀,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治疗,要经历多少次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否定之否定,直到再次肯定......
扳着手指一算,我坚持应用低分子肝素保胎及预防产科并发症已经14年有余,坚持下来颇有感慨,经历了这样一个不断磕磕碰碰的过程,再想想会议中激烈的争论,才对自己所承受的一切感到释然。据说会有一个关于低分子肝素应用指南将要问世,挺好,似乎将迎来迟到的春天。
最近,又去了上海参加复发性流产的学习,已经是第五次听赵爱民教授有关血栓性疾病与复发性流产相关内容的演讲,每次听完都会有新的收获,还参观了鲍时华老师所在的上海一妇婴医院组建的生殖免疫门诊,复发性流产就诊的人群已经颇具规模。在我诊间走过的患者,也有不辞辛劳转战东、南、西、北,到过上海、北京、广州与潍坊,对于这些患者来说,真是太不容易了。看看下面患者在好大夫给我写的感言,就知道她们有多么地不容易。
读读患者的感言,再想想患者的不容易,也就会觉得自己这些年来的坚持,所遇到的困难真不算什么,毕竟还是有那么多的同行在努力着,也有那么多的领导和朋友们支持着......最终的受益者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因此,医生在治疗中冒险担当一些责任,在坚持中受点委屈也都值得......
关于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大家都期盼有一个指南,得到一个共识,这样在诊疗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去年,我就遇见了几个患者因为对治疗方法的不理解出现了投诉,投诉的起因之一就是患者咨询了其他的医生,对这个治疗方案的不理解和反对。后来接诊的过程,我都会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的沟通,直到患者听明白并签字落款,今年总算是平平安安过来了大半年。
最可喜的是,陈建明老师在自己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复发性流产治疗这一医疗技术的推广,开展了微信视频授课,并在全国各地巡讲,作为一个临床医疗技术的推广普及者来说,他已经站在了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不是一般专家所能触及的,看到这次热爆的《2018中国首届复发性流产热点聚焦与精准保胎学术研讨会》,就知道他曾经的艰辛付出与现在的无私奉献精神。
稽留流产的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怎样让复发性流产患者拥有一个健康宝贝——是一个需要研究、推广和普及的技术,让每一个准妈咪们不出远门,就能得到正确的呵护与合理的治疗,应该是这项技术推广的目标所在。
通过这两次的学习中,我真心能感受到这些专家们的大爱所在......
这14年以来,我也一直在探索寻求适宜的参数来指导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从最近的学习感受到:在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在剂量方面意见略有不同:上海提倡预防剂量5000u/天;广州提倡:“宁早勿晚、宁多勿少、宁长勿短”;在我最初阅读国外文献的一篇原文中,提到低分子肝素的预防性用量为10000-15000u/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人种不同、体重不同、体质差异,先天异常与后天诱因不同,血液高凝、高粘、高阻等程度不同,患者现有并发疾病的不同存在,都会对药物的剂量与疗程要求有不同。
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就是“宁早勿晚”。
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群进行低分子肝素治疗?
等到都发生了复发性流产再治疗?
还是将自然流产预防在第一次妊娠时,减少宫腔操作给子宫带来的伤害?
怎样预防血液高凝状态相关的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
这——都是我们做医生需要考虑和探索的课题,在医学前进的道路上,没有“一刀切”的绝对结论。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这需要大量的临床检测实践与数据积累总结,才会让我们拨开迷雾见蓝天,这将还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面对未来,我们一路同行......
本文是丁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