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直肠癌的基本知识
结肠癌和直肠癌,属于消化道肿瘤。
1.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直肠癌比结肠癌多见,超过80%的肿瘤位于直肠中下段,而结肠癌中右半多于左半,常见部位包括回盲部、乙状结肠、肝曲、脾曲、横结肠。
2.病因学
遗传因素: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如果直系亲属中一人罹患结直肠癌,则危险性更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等具有遗传倾向的遗传易感综合征,遗传因素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饮食因素: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肠癌的发生机会。
此外,一些环境因素,以及肥胖、长期久坐缺少体育运动的人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3.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只能依靠结肠镜等检查设备发现。
当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主要的症状是大便异常和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便频、便秘、腹泻,甚至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血便为警惕症状,当在短时间内没有任何主观原因出现体重明显下降时,也需高度警惕肿瘤的可能。此外,还可能出现肠梗阻、腹部肿块、贫血、发热、乏力等症状或表现。
4.诊断
结直肠癌的诊断,需查肠镜,然后活检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
5.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建议局部切除,包括肠镜下手术及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
对于进展期结直肠癌必须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包括相应结肠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肛门功能、排尿和性功能。
6.综合治疗
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据病理报告,需进一步术后化疗。
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只能化疗,最新进展,还包括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7.随访及预后
结直肠癌治疗后应当定期复查,如果出现肿瘤的复发及转移,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常规复查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胸片、腹盆超声,建议每3~6个月1次,共持续2年,然后每6个月1次,总共5年。胸腹盆CT或MRI检查建议每半年至1年进行一次。术后建议每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相对于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肺癌、食管癌等预后较好,生存几率较大。早期的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超过90%,总体的生存率在70%左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是廖梓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