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洪寿海 三甲
洪寿海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针灸科

化疗后周围神经损伤———针灸疗法有妙招

3473人已读

恶性肿瘤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伴随化学治疗而来的一系列副作用严重困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患者化疗疗程的顺利进行。

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 CIPN)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发病率高达38%,因损害周围神经结构、功能,使患者出现手足的麻木、疼痛、感觉敏感等感觉、运动异常的周围神经病变。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

基于中医针灸的特色及优势,目前国内外均开展了大量“针灸疗法”防治化疗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结果发现,针灸能很好地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即针灸能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减少用量,同时能很好预防化疗后副作用的发生。不仅对于化疗后周围神经损伤,化疗后恶心呕吐、疲劳、免疫力下降、骨髓抑制等等,大量研究均显示针灸疗法具有显著疗效。

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前期主要表现在于手足部位,但后期全身周围神经病及中枢神经皆会受到波及,对患者伤害较大。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及临床经验,我们认为该病主要病机是:阳虚血瘀、或气虚血瘀,导致脉络不通,故出现手足的麻木、疼痛、感觉敏感等感觉异常。因此,充分发挥针灸、中药优势,通过中药熏洗、浸泡(手足非常容易操作),加上针灸疗法(电针、温针灸、艾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共同达到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因此临床效果满意。

洪寿海
洪寿海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针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