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小儿便血
在门诊经常遇到小儿便血来看病的情况。在这里简单讲一下门诊遇到常见的原因导致的便血,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帮助。
首先家长要知道出血的地方在消化系统中越靠上,大便的颜色越接近黑色,越靠近肛门,颜色越接近鲜血样。

1.鲜血便
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1)肛裂
简介:孩子经常便秘,因排便时裂口裂开疼痛,导致患儿恐惧排便,排便时哭闹,多为肛裂。治疗:饮食调理,软化大便,药膏外用,容易自愈。
(2)直肠息肉(幼年型息肉)
简介: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男多于女,属于良性,预后好,且具有自限性生长的特征。常见症状为无痛性便血,大便表面或排便终了时滴血,量可多可少,低位息肉者随着息肉逐渐长大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便后回纳。
治疗:如果出血量少,无腹痛、无贫血等情况时,可予观察等待,部分可脱落自愈。若息肉脱出肛门外,息肉较大,可以直接门诊手术切除。位置稍高还可通过肛门指检触及,若息肉位置较高,则需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明确后结肠镜下切除。
2.果酱样便(为急诊,需注意)
简介:最常见为肠套叠。2岁以下多见,4-10个月最常见,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腹内肿物、便血(果酱样便)为典型表现,通过B超基本可确诊。
治疗:早期行空气灌肠可复位,晚期或已超过48小时酌情是否行低压钡灌肠,复位不成功则需要手术。
3.柏油样便
梅克尔憩室多见。多见于2岁以内,平素无任何症状,特点为反复间歇性无痛柏油样便,量多是也可由黑转红,若出血量过多,可引起休克,反复便血可导致贫血。有憩室炎时,表现为右下腹疼痛,还可能出现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可通过核素扫描、消化道造影、B超诊断,需手术治疗。
4.黑便伴有呕血
可见于小儿门脉海绵样变性,建议及时就诊,需手术治疗。
5.还有一个不得不注意的
进食火龙果、西瓜、西红柿、动物内脏、铁剂、中药等可出现大便发红或发黑,许多家属因为这些白跑一趟医院。
原因还有太多,如:血液疾病、肠旋转不良、食管裂孔疝、肠血管瘤、肠炎、肠结核……不一一赘述。如出现大量血便伴有严重临床症状如口唇苍白、呕血、剧烈腹痛等需及时就诊。
本文是张宾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