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动症≠调皮,这是对孩子危害很大的病得治
今天,为大家科普一下多动症的相关知识。
多动症儿童的眼里,世界是怎样的?
国内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并不算高,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更加的不重视。其实孩子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尤其是在幼年时期,自身的不成熟,家长的责骂,周围人的歧视都会影响他心理世界的构建,形成对于这个世界负面的固定认知。
孩子的世界单纯美好,多动症儿童与其他孩童并无太大差别,只是疾病让他们有所不同。作为家长,对这类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让他们在阳光中长大。
第一,不分场合。多动症孩子的好动一般是不分场合的,这与正常孩子是本质上的区别。例如:今天上公开课,正常的孩子知道老师和家长都要来了,就会好好听课、不再乱动,但多动症的孩子还是不会控制自己。
第二,行为没有目的性。正常好动的孩子,好动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对他感兴趣的事情特别关注。而多动症的孩子往往没有目的性,他的动作是很琐碎的,比如上课的时候翻翻书包、摸摸橡皮、动动前面女同学的辫子等。
第三,动作不协调。正常好动的孩子动作很协调,思维也很敏捷,没有记忆缺陷,而多动症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一般多动症的孩子思维较迟钝且记忆力差。
第四,社会功能有障碍。多动症孩子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有着明显的缺陷,程度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学习障碍和情绪变化范围。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处事方式,如果孩子经常性的做事冲动、情绪不稳定,那么很有可能是得了多动症。
2、多动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A.一种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状态,影响功能或发育,具有以下(1)和/或(2)特征:
必需≥下列症状中的6条,持续时间>6个月,症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并对社会和学业/职业活动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
这些症状不只是对立行为、违抗、敌意、或不理解任务和指令。对于青年和成人(≥ 17岁)至少应有5条症状。
1.遗传
遗传是多动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2.神经递质
有学者提出多动症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假说,但尚没有哪一种假说能完全解释ADHD病因和发生机制。
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多动症患者存在脑功能的缺陷,如额叶功能低下,在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基底节区、前扣带回皮质、小脑等部位功能异常激活。
外因
4.环境因素
包括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
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DHD(多动症)患者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与ADHD(多动症)发生有关的儿童期疾病包括病毒感染、脑膜炎、脑炎、头部损伤、癫痫、毒素和药物。更多存有争议的因素包括营养不良、与饮食相关的致敏反应、过多服用含食物添加剂的饮料或食物、儿童缺铁、血铅水平升高、血锌水平降低与ADHD发生有关,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
注:多动症在国际上尚无准确的病因,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8.png
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多动症儿童走向健康?
1、尽早就医,常见就医问答
多动症的治疗在于早期的干预,越早发现,就越容易让孩子回归正常的生长曲线。
Q:孩子多动症挂什么科?
A:一般可选择挂儿科,精神心理科。
Q:多动症筛查一般有什么项目?
A: 神经生理检测:神经生理检测是直接检测神经系统的整体生理机能。最常见的测量方法是脑电图,它多用于对多动症的检测。
行为检查:由于长久以来认为多动症与轻微脑功能失调(MBD) 相关,所以多数检测方法是针对MBD,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
儿童校对测验:给儿童一些写有除1和9以外的单个数字的几页纸,主试念数字,被试看纸上的数字,当主试念出与纸上写的不同的数字时,被试应划消这一数字。记分标准为漏划、错划的数量。
图形匹配测验:给儿童一些图形,其中一些是标准图形,让被试选一个与题目上的标准图形完全一样的图形。
Q:常见的多动症治疗方法
A:一 药物治疗
1、中枢兴奋剂
2、脑代谢赋活剂
3、其他
二 非药物治疗
1、感觉统合训练
2、取得教师与家长的配合
3、认知训练
4、行为矫治训练
2、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场所,对多动症儿童起着重要治疗作用。家庭成员及老师、同学都应该给予多动症儿童理解、同情、温暖、爱护和关心。给他们以帮助,使患儿有信心克服困难,坚持治疗,战胜心理障碍。
对一些轻症,症状不严重,在学习及行为上没有产生明显障碍的患儿,可以用教育、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方面进行纠正。如果已明显产生学习及行为、障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多动症儿童与人相处困难、说谎、偷窃、斗殴,家长及老师应掌握些心理学知识,常与孩子谈心、交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存在困难及时就医予以防范。
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提高自身素质,搞好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多动症患儿儿减轻症状,不良家庭教育可以加重多动症儿童的症状。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家长具有耐心及良好的自我克制力,否则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冲动发怒,达不到管教孩子的目的。
End
参考文献及资料:
1、百度百科“我们该如何对待多动症孩子、多动症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么?一位多动症患者的口述”
本文是刘建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