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慌不一定是就是心脏病 作者 凌笋昂
刘先生是北京一家外企公司的销售经理,今年40岁。2011年7月乘飞机去上海开会,他在飞行途中突然感觉一阵胸闷、心慌、出汗、手脚发抖,他以自己患上了心脏病,此时正在发作呢,自己就要死在飞机上了,心中十分紧张,不得不大声呼救,经乘务安慰和给予速效救心丸服用以后,大约过了不得10来分钟,刘先生感觉逐渐缓解。可是这十来分钟,让他感觉好像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
他下飞机以后,直奔上海瑞金医院急诊科,诊治的医生经过一番仔细体检和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后,没有发现什么身体问题,心脏功能良好,身体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让他放心地去工作。他也没有将这次发作太多地放在心上。只是他从此不敢再乘飞机了,害怕自己再次发作,无法及时施救。
两月前再次去上海出差,改乘火车,可是旅行途中上次在飞机上出现的症状又突然再次发作了,这回相信自己一定是得了心脏病,可是经自己这么一想,症状比上次还重,感觉自己马上就要告别人间了,故而火车在南京站一停,他就迫不及待地中途下车,打出租车直奔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可以刚在车子里坐定,就发现自己不难受了。他还是不放心还是直奔这家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又给他进行了必要的急诊医学检查,还是没有发现他的身体有何问题,就建议他回北京后继续全面检查,如果能排除“隐性冠心病”,那么就可能是精神科疾病了。
经历这两次所谓的“心脏病”发作,刘先生很纳闷,自己明明感觉那么难受,怎么就查不出病呢?每次发作也就那么几分钟,特别像心脏病发作呀,自己的症状表现跟父亲在世时心脏发作的情形是一样的呀,怎么就查不出问题呢?难道自己真的是精神有问题?
刘先生回到北京以后,很快就到安贞医院住下了,进行了全面检查,所有的物理和实验室检查都有发现问题,各项生化指标也正常。在医院这么折腾几天后,医生在他出院时明确告诉他,没有他怀疑的隐性冠心病,身体状况良好,让他放心工作。建议他应该看看精神科医生,可是他很不情愿去精神病院,认为自己精神没有什么不正常。
1个月前,刘先生在家因为一点琐事,跟家人相处不愉快,突然出现烦躁、坐卧不宁、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发抖,捶胸顿足,手足无措,自觉会发疯,有濒死感。因为感觉太难受了,担心再发,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感觉难受得生不如死,这才想到去精神病院看病。医生经过精神科检查和心理测查,发现他主要症状就是焦虑和躯体不适症状,最后给他做出“惊恐发作”诊断。并开始服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物,同时结合心理治疗。
在心理治疗中,刘先生透漏到其父亲就是因为心脏病发作于半年前突然去世。自从感觉人生好像没有了目标,整个人好像失去动力一样,同时害怕自己将来也会像父亲那样得,因心脏病猝死。而他本人从小体弱多病,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暇亲自带养他,故1-4岁时一直托付给邻居家,邻居家有三个孩子,都比他大,从3记事开始,就不愿意去邻居家,认为邻居家的大妈对待自己和其他几个哥哥姐姐不一样。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常年出差,工作之余,总感觉自己如同漂浮的小舟,很孤苦。去上海出差,感到客户不是很友好,面见客户有压力。
2周后,刘先生的症状基本没有再现,感觉情绪明显好转。
专家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不难看出,刘先生早年有与父母分离的经历,而且对那个邻居代理妈妈的不满,同时也养成了怯懦的心理,安全的依附感形成受阻,所以长大后内心深处害怕远离家乡,害怕面见任何不友好的人。小时候的羸弱的身体,也养成了病人对身体健康的过分关注。父亲是他心中的支柱,父亲的突然长辞,令他失去了心理依靠,同时也引发了他对死亡的恐惧。这些可能都是引发患者出现内心冲突无法自我处置的原因。因此修复患者早年的心理创伤和发展安全的依附体验,减轻分离焦虑是治疗的重点。
从精神医学角度分析,此类病人的焦虑急性发作,其症状通常来的突然,去的及时。患者的恐惧性发作有如下特点:
1. 症状为阵发性,而非持续性,发作突然,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2. 恐惧情绪的发作,不是由于客观事物、情景、处境所引起,也就是说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3. 恐惧害怕无具体内容,无所指向;
4.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5. 发作时伴有明显自主神经症状:心悸,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憋闷感,头晕头胀感,手足无措感。
6. 发作时尚伴有一些特殊体验:如濒死感、失去理智难以自控感、发疯感、大祸临头末日来临感,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因此感到痛苦,甚者出现想死的念头;
7. 发作频率多则1周2~3次,少时1月或数月内几次发作;
8. 症状发作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和社交等社会功能;
9.在病程初期阶段,患者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急诊科,反复大量的医学检查并不能发现脑躯体病变证据;
10.能够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了解惊恐发作的特点也是患者自测惊恐发作的一种参考方法。
专家建议:
1. 有此类症状发作的患者及其家人,不要随意认为只要有惊恐发作症状就一定是心理障碍,而应首先到综合医院做合理的医学检查,排除脑躯体疾病,只有在排除了脑躯体疾病以后,才考虑精神科诊断。
2.应该相信医学检查结果,不要因为医生没有查出病变,就怀疑自己的“病”太复杂了,现有的医学手段查不出病因,到处就诊,浪费了大量医学资源。而应及时到精神病院就诊。
3.因相当一部人自认为惊恐发作是心脏病发作,因此常年配备速效救心丸等心脏病药,一旦有惊恐发作就迫不及待地服心脏药,其实这是自我安慰。因为惊恐发作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也会在短时间内自然缓解。因此要避免“被心脏病”而误服药物多年。如果心脏检查无疾病,就应该接受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治疗,而不是乱服药。
4. 不要误认为服用了精神科药就将自己弄傻了,如果能从现实的角度看在精神医学治疗,就不难发现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要遵从医嘱,缩短病程,减轻痛苦。
5.有条件的应该在服药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系统的心理治疗对于预防再发有明显的效果。
本文是凌笋昂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