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昌薇
昌薇 主任医师
徐汇区中心医院 心内科

房颤的抗凝治疗药物(一):华法林

2912人已读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长期预防血栓性并发症,主要是指预防致残性脑卒中是治疗的重点。因为脑卒中一旦发生,多半会遗留肢体活动障碍、偏瘫等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传统的抗凝药物是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华法林是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而发挥抗凝作用,对于已经合成的凝血因子没有直接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必须等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消耗之后才能发挥抗凝作用,所以此药起效较慢,也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待体内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逐渐恢复浓度后才失效。

华法林的剂量/效益关系变异很大,和患者的遗传背景以及环境因素均有关系,因此每个人的剂量多少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剂量多少都需要经常调整。所利用的检测指标是INR值(国际标准化比值)。对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来说,定期到医院抽血检测凝血功能就成了必须坚持的事情。INR值维持在2.0-3.0之间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同时出血风险也相对较低。也就是说,INR值低于以上指标,血栓风险还是较大,而高于以上指标则出血风险较高。

目前治疗指南明确指出,对于瓣膜性房颤或者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华法林是唯一的选择,必须坚持检测凝血功能;对于非瓣膜病房颤,现在还有新型抗凝药可以选择。

昌薇
昌薇 主任医师
徐汇区中心医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