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向东 三甲
张向东 主任医师
南阳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关于胆囊息肉

3929人已读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样病变的统称,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大类,临床上将其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瘤、胆囊腺肌症。
有15%-25%的无症状者在体检或其他偶然情况下发现,其余患者有右上腹不适、隐痛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症状,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隐痛,少许患者有肩背部放射痛。
B超:胆囊内壁上见大小不等的强光点、光团,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移动。
分类: ①胆固醇息肉,一般为大量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后形成泡沫细胞聚集附壁而成,目前资料未见癌变报道。②炎性息肉,由于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直接刺激胆囊壁引起的肉芽肿,呈乳头状向腔内突起,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可有癌变趋势。③胆囊腺瘤,多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单发或多发,目前认为易癌变。④胆囊腺肌病是以胆囊腺体和平滑肌增生为特征,由于胆汁淤积,胆固醇沉积,可形成结石,并可引起黏膜坏死、感染,从而可诱发上皮化生,继而可发生异常增生,也将其考虑为癌前病变之一。
近年来,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 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人数逐年上升,但非肿瘤性与肿瘤性胆囊息肉样变在临床上鉴别仍有不少困难,如何从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识别肿瘤性改变或癌前病变, 成为诊治中极其重要的问题。目前认为: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大小, 对鉴别良、恶性病变很有价值。94%的良性病变直径小于10mm , 而88%的恶性病变直径大于10mm , 腺瘤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 癌变率为10%~30%。
如何治疗:1989年第四次全国胆道会议上提出,对广基的、直径>10mm 的、息肉病变有继续变大趋向及出现症状的要列入有癌变可能的范畴。多数学者认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大于8mm、年龄大于50岁、基底部较宽、合并结石、有增大趋势的病变应手术切除。病变直径小于8mm、带细蒂、生长缓慢、无结石者可暂不手术, 定期B超复查;若发现肿物有增大趋势则应积极手术;如右上腹不适、隐痛等症状较明显者可用消炎利胆药物治疗。

张向东
张向东 主任医师
南阳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