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陆杰 三甲
陆杰 主任医师
南通市中医院 肛肠科

黄煌经方运用笔记(二)

4500人已读

49温经汤的方证表达

(1)人参证、麦冬证、甘草证:

形体中等偏瘦,或消瘦。

50岁前后的更年期妇女多见。

皮肤干枯 变薄(胶原蛋白流失,真皮层萎缩);

肤色黄暗,缺少光泽,或潮红 暗红。

口唇干燥 干瘪 起皮 皲裂 菲薄而不红润。

头发干枯 脱落 发黄 质轻 易折断。

腹壁菲薄(腹壁肌肉 脂肪萎缩变薄),腹肌无力,小腹部拘急 疼痛或腹胀感。

性欲低下,易疲劳;

手掌 脚掌皮肤干燥角化,摩擦后沙沙作响,有裂口有毛刺,或疼痛 或手心发热,一双干枯脱水的手。

小腿纤细,皮肤菲薄(真皮层萎缩)透明、干燥、无毛。

月经周期紊乱,后错 稀发 量少,甚至闭经;或不规则阴道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淡或色黑(卵巢机能退化)。

阴道干涩 或外阴皮肤干燥 瘙痒 萎缩,白带减少(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粘膜细胞分泌机能减退)。

全身各处腺体衰老:胃腺萎缩,易发生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肠腺萎缩,易出现吸收不良,腹泻不止,体重下降;大脑衰老,易出现睡眠障碍、性格变化、情绪不稳。

见于产后大出血、过度生育、过度流产、过早切除子宫、长期腹泻、久病、营养不良、绝经、年老等导致性腺机能低下,卵巢功能衰退者。

50五苓散的方证表达

(1)白术证:

面色黄白 黄暗 无油光;

眼袋大(注意,局部蓄水!)。

口渴但饮水不多,否则腹胀不适。

胃中振水音。

舌淡胖 有齿痕,舌面水润而滑(水舌)。

体内水多:

*易浮肿,面目虚浮貌;

*下肢水肿;

*腹水;

*胸水;

*盆腔积液;

*心包积液;

*脑积水;

*睾丸鞘膜积液;

*大便不成形;

*脂肪肝;

*小便不利(次数多 量不多,尿色清白)。

附:

1胖五苓散人:

(1)虚胖的五苓散人:肌肉松软+水舌+浮肿。

(2)实胖的五苓散人:肌肉充实+水舌+腹泻(无痛性水泻,虽久泻但体重不减少、体力不衰退)。

2 瘦五苓散人:身体困重疲乏+面目虚浮+水舌+头痛 头晕 心悸(水证)。

51五积散的方证表达

(1)麻黄证:

恶寒,不易出汗,皮肤干燥 粗糙;

精神不振,萎靡困倦;

关节 肌肉易疼痛。

(2)里有寒湿水饮:

形体肥胖,面色黄暗;

舌苔白厚腻或白水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 腹痛;

易浮肿、易头目昏眩、易腹泻;分泌物清稀如水。

(3)血行不畅:

月经不调、闭经。

附:

麻黄证 + 石膏证 + 大黄证:用防风通圣散;

麻黄证 + 白术证 + 干姜证:用五积散。

52吴茱萸汤的方证表达

(1)吴茱萸证:

舌苔白水滑(水舌)+干呕+头痛。

53小柴胡汤的方证表达

(1)柴胡证:

形体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 青黄 青白,少光泽;

神情默默 少言寡语 意欲低下 表情淡漠;

肌肉坚紧(提示病人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主诉繁多,以自觉感受、自我体验为主要内容;

对气温等外界环境“特别”敏感;

四肢清冷、情绪波动大;

食欲、性欲易受情绪影响;

月经周期不准,经前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

胸胁部苦闷感,有压痛;

疾病多反复往来,易慢性化 迁延化,易患发热性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结核病、肝胆系统疾病;

“默默”,既是精神症状,如抑郁低落,情绪不高;也是躯体症状,如食欲不振 体力不振 性欲不振;

脉弦长。

(2)黄芩证:

唇红、口苦、心烦、焦虑、失眠。

(3)半夏证、生姜证:

舌苔白,易恶心呕吐。

(4)人参、大枣、甘草证:

其人瘦弱。

54小建中汤的方证表达

(1)桂枝人:

豆芽身材 形削白瘦 皮肤白润 潮湿 纹理细腻;

舌体柔软 柔嫩(桂枝舌);

脉浮高虚缓(桂枝脉。因体型瘦弱,故脉浮高易得);

易出汗、易烦热(气上冲);

易肢体酸痛(外证未去,营卫不和);

腹壁扁平 菲薄,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 包块;腹直肌虚性紧张挛急,露于浅表,从脐周向腹底按压,可触及腹主动脉搏动。

(2)大枣证、甘草证、饴糖证(让人强壮长胖的药):

其人瘦弱;

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精力不足,容易疲劳;

(3)芍药证:

易出现阵发性、痉挛性腹痛(时痛、急痛);

大便干结如栗。

55小青龙汤的方证表达

(1)麻黄证:

无汗而咳嗽;

无汗而鼻塞;

无汗而哮喘。

(2)半夏证、干姜证、细辛证(姜辛夏证):

面色青灰(体内有寒水,往往表现出脸色发青发灰的冷色,不可能出现红光满面的暖色,此与三黄泻心汤人、大柴胡汤人、黄连解毒汤人的面红光亮,形成鲜明对比);

口干不渴,畏寒怕冷;

呼吸道寒饮:水样的鼻涕 水样的痰(大量的水样分泌物,即是中医的寒饮!)。

附:

输液后出现频繁剧烈的咳喘+面色青灰,考虑使用小青龙汤。

麻黄证+肺寒咳喘,用小青龙汤;

麻黄证+肺热咳喘,用麻杏石甘汤。

56小陷胸汤的方证表达

(1)黄连证:

心烦 失眠;

舌红,舌苔黄腻;

脉滑数有力。

(2)瓜蒌证:

心下按之疼痛(胃粘膜充血 水肿 糜烂);

痰黄稠黏腻,不易咳出(下呼吸道感染);

大便干结。

注意:舌淡 便溏的人忌用本方!

57三黄泻心汤的方证表达(常用于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粘)

(1)黄连证、黄芩证、大黄证:

形体壮实,精神亢奋烦躁。

面色红赤 油光,气色饱满(与小青龙汤人面色青灰的冷色调形成鲜明对比,注意!)。

易头痛 头昏(脑充血)。

易发生上半身出血:

*脑出血

*球结膜下出血

*鼻出血

*咯血

*吐血。

舌红,舌肌致密 有力,舌苔黄。

脉滑数有力(黄连脉)。

上腹部不适(胃炎。胃粘膜充血 发炎)。

大黄腹:腹部充实有力,大便干结 便秘。

附:

半夏人:面色暗 有油光;

小柴胡汤人:面色暗黄;

大柴胡汤人:满面红光;

小青龙汤人:面色青灰。

58茵陈蒿汤的方证表达

黄疸专药:茵陈蒿。

体质状态:

1(阳热状态):发热 口干 烦躁,舌红,脉数,大便干结。加栀子 大黄,成茵陈蒿汤。

2(阴寒状态):加四逆汤或理中汤,成茵陈四逆汤或茵陈理中汤。

3(水湿状态):加五苓散,成茵陈五苓散。

59玉屏风的方证表达

(1)黄芪人:

体肥胖、神不旺、面色黄、少光泽、浮肿貌。

肌肉松软如棉,腹壁软弱无力,按之无抵抗感及胀痛感。

食欲好,食量大,胃不胀。

虽然吃的多却仍疲乏无力。

易浮肿,多下肢肿;手足易麻木。

舌淡 胖大,舌苔润。

脉沉软无力。

(2)表部空虚:

易出汗 易怕风;

遇风冷后易感冒 易鼻塞 易咳喘 易皮肤过敏。

60炙甘草汤的方证表达(虚羸之人的强壮方)

(1)地黄证、人参证、大枣证、甘草证、麦冬证(培复形质 滋阴充形,让人长胖的药):

营养不良的人

极度虚弱

肿瘤放化疗后的人

大病久病的人

大出血后的人

形体羸瘦,大肉尽脱,面色憔悴,皮肤干枯,贫血面容

大便干结。

(2)肉桂证、干姜证:

精神萎靡,疲乏无力。

(3)心中悸动、脐腹悸动、早搏、房颤:加龙骨 牡蛎。

61枳实芍药散的方证表达(中药的阿托品,解痉止痛方)

(1)枳实证:

腹肌紧张,按之疼痛;

舌苔厚;大便秘(实人)。

(2)芍药证:

胃痉挛疼痛、肠痉挛疼痛、胆绞痛、肾绞痛、痛经。

本方对解除支气管的痉挛也有效。

62猪苓汤的方证表达

(1)用于阴虚+水停证。

*阴虚火旺:口渴,舌光红无苔,心烦 失眠,脉细数。

*水液滞留:双下肢水肿 + 呕吐(水饮冲胃);或咳嗽(水饮冲肺);或下利(水走肠间)。

(2)尿路感染专方。

针对尿频 尿急 尿痛 尿血,尿窘迫、尿不畅、尿失禁,少腹苦里急。

急性期,可与四逆散合方,增加疏肝畅气,解除膀胱平滑肌痉挛的力量;与栀子柏皮汤合方,增强清热杀菌力量。

本方使用有两个切入点:

1对“状态”用方(阴虚+水饮)。

2对“专病”用方(尿路感染)。

63真武汤的方证表达(附子证+水饮证+眩 悸 颤)

(1)附子证:

精神萎靡。

畏寒怕冷。

脉沉细或沉而无力。

(2)白术证、茯苓证(水证):

水舌、浮肿、腹泻、白带多、小便不利。

(3)水舌+心中悸动 或肌肉震颤 或肢体震颤 或头晕欲倒(振振欲僻地)

注意:

1皮肤黑暗、黄肿的麻黄人忌用。

2满面红光,神色饱满的黄连解毒汤人忌用。

64栀子柏皮汤的方证表达

(1)黄柏证:

精神亢奋饱满(与真武汤人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体格壮实,面有油光。

多汗 易汗,身热 烦躁。

舌苔黄腻。

黄疸 黄汗 黄尿 分泌物发黄;

皮肤瘙痒 发红,流黄水。

关节红肿热痛;

黄带淋漓;

脚气多汗。

65栀子厚朴汤的方证表达

(1)栀子证:

焦虑不安 心烦胸闷 心烦失眠;

烘热面赤,舌红;

眼神焦灼;

黏膜充血;

脉焦躁不静。

(2)厚朴证、枳壳证:

胸闷气短;腹中胀满。

66竹叶石膏汤的方证表达

(1)竹叶 石膏证:

烦躁 烦热 夜汗 低热。

(2)半夏证:

干咳 气喘,干呕,呃逆。

(3)麦冬、人参、粳米、甘草证:

其人消瘦羸弱,骨瘦如柴,形削骨立;

口渴,大便干结,舌嫩红少苔;

语言低微少气,食欲不振,脉细软无力。

67八味解郁汤的方证表达

(1)柴胡证:

生性敏感 办事谨慎;

神情默默,情绪不高;

平时过于关心自己的身体;

易紧张 易失眠 易焦虑 易多疑 易恐惧 易惊吓 易忧虑 易抑郁 易身痛,症状常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形体中等 偏紧瘦,面色黄暗无光泽;

脉弦长有力;

血压低;

“特别”怕风 怕冷;

各方面“特别”讲究,如忌口讲究 细节讲究等;

做事严谨 认真,力求完美;

手脚冰凉,手脚心易出冷汗;

易腹胀 腹痛,排气后舒服;

易胸闷不舒;

大便干稀不调;

易紧张性头痛;

易周身窜痛(神经痛);

乳腺增生;经前乳胀痛;

(2)半夏证:

主诉繁多,多为自我感觉体验,描述病情细致 逼真 形象 夸大;

易恶心呕吐,刷牙或看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恶心;

易晕车;

咽喉异物感;

舌苔白厚。

(3)芍药证:

小腿易抽筋;

易痛经。

总结:

解郁汤方证 = 四肢清冷、脉弦长 紧张 充实 有力 + 咽异物感。

心烦意乱、胸中烦闷:加栀子,抗焦虑。

舌淡润,气上冲(脐腹悸动、心中悸动、颈部悸动):加肉桂。

舌淡润,舌体胖大有齿痕:加干姜 大枣。

68八味除烦汤的方证表达

(1)黄芩 连翘 栀子证:

失眠 焦虑 急躁 多疑多虑;

心慌 心悸 头昏胀 头憋胀;

易惊恐 易烦躁 易强迫思维;

面色红润,血气饱满(注意!血气旺盛,内有郁火,与小青龙汤人、真武汤人的面色形成鲜明对比);

寸关脉滑大数;

烦躁表情;

粘膜充血(唇、舌、咽红赤,眼结膜充血、易鼻出血);

易烘热 汗出 夜汗;

易咽喉肿痛,小便涩痛。

(2)厚朴证 枳壳证:

胸闷 气短 腹胀 嗳气 恶心 呕吐。

69八味活血汤的方证表达

(1)柴胡证:

面色发青发暗。

双肋下按之疼痛。

易胸闷气短。

肌肉坚紧、结实。

(2)桃仁证:

失眠 易激动 情绪不稳定(颅内瘀血,其人如狂、其人善忘、其人失眠);

唇色暗红,舌紫暗;

大便干结;

皮肤干燥起鳞屑;

病程长,使用常规方法无效,但病人并无憔悴萎靡之态;

易出现痛症,如痉挛性疼痛(包括腓肠肌的痉挛性疼痛) 胸痛 头痛 腹胀痛 腰痛 乳腺疼痛 痛经。

干性黄褐斑。

心电图ST段改变 。

血脂高 血粘高 甲皱微循环障碍。

肝掌、视网膜静脉阻塞。

附:

1解郁汤人=面色暗黄+身材紧瘦+手脚冰凉+愁苦貌+脉弦长 紧张 充实 有力。

2除烦汤人=面色红润+焦虑貌+除烦汤眉头+寸关脉滑大数。

3活血汤人=面色发青 发暗+脉涩(脉体模糊)+诸多痛证。

70八味通阳汤的方证表达

(1)半夏厚朴汤证:

舌苔厚腻,腹中胀满,恶心呕吐。

(2)五苓散证:

水舌+浮肿貌,皮肤湿润多汗,大便不成形,唾液多。

加味:

口水多,腹泻:加干姜。

下肢浮肿:加怀牛膝、汉防己。

湿疹:加薏米仁

71四味健步汤的方证表达

(疾病):

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下肢静脉血栓、丹毒、下肢骨折引起的腰痛无力。

下肢血管病(如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下肢疼痛 麻木 抽筋 浮肿)。

72止痉散的方证表达(中药的卡马西平;对病方)

(疾病):

癫痫、面肌痉挛、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小儿癫痫、脑胶质细胞瘤等以“抽动”为特征表现的疾病。

(1)癫痫 脑胶质细胞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用。

(2)面肌痉挛: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合用。

(3)小儿多动症 脑瘫:与温胆汤合用。

姜半夏20克 天麻20克 蜈蚣10条 全虫10克,打粉装胶囊,一次3粒,一日两次。(本方需在医生指导下运用!)

73更年方的方证表达

(1)龙骨证 牡蛎证:

心悸 夜汗 失眠。

(2)桂枝加附子汤证:

更年期女性,身体白瘦柔弱;

血气不足,气色不旺;

面色黄暗,精神萎靡,容易疲倦;

脉沉无力,脉微细。

74生血汤的方证表达

(疾病):

肿瘤放化疗后出现的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

形体消瘦 疲乏,脉细数,有出血倾向或已出血。

75退热汤的方证表达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持续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汗出不畅,伴面红、咽喉红肿疼痛者。

76桂枝茯苓丸加味方的方证表达

体质要求参考桂枝茯苓丸人。

(疾病):

各部位的瘀血病。

上部:痤疮 牙痛 睑板腺囊肿;

下部: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腺肌症、痛经、经期过长、盆腔炎、前列腺增生、肾功能不全;

肛裂 痔疮(肛周瘀血);

便秘(桂枝茯苓丸人多有便秘)。

77柴苓汤的方证表达

(1)小柴胡汤方证: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等,此类疾病来来回回 轻轻重重 休作有时 伏邪在里,符合少阳病特征。

调枢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调免疫;

此类病人往往心理/生理皆敏感。

(2)五苓散方证:

虚胖(水胖)、困倦;

腹大而柔软,不硬(此与大柴胡汤人的腹症完全不同。二者都是腹大,但前者腹力小,按之柔软 无压痛;后者腹肌紧张 充实 抵抗 有力,上腹部按之满痛);

身体浮肿;

内脏积液(脑积水 心包积液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 盆腔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

面部虚浮;

色素沉着;

易汗出;易心悸;

易头痛;易头晕;

胃胀 振水音;

大便稀溏;

小便不利;

口渴但不欲饮,饮多胃不适;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厚腻水滑(水舌)(关键词!)。

柴苓汤常用于肿瘤术后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身热口中渴,更兼泻下频,柴苓汤一剂,施治捷如风。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陆杰
陆杰 主任医师
南通市中医院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