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樊忠民
樊忠民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江苏 儿科

儿童血尿系列(二)

5364人已读

什么是血尿?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超过正常。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仅在显微镜下发现尿红细胞增多。

肉眼血尿:肉眼可见尿色呈“浓茶”样、“洗肉水”样,或鲜血样甚至可出现血凝块,每1000ml尿中含0.5ml血液即可出现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标准:

1. 离心尿中红细胞≥3个/HPF(高倍镜视野);或≥8个/ul(参考各医院的正常值范围)。

2. Addis计数(尿沉渣12小时计数):尿红细胞>50万/12h。

病因及临床分类:

一、肾脏及尿路疾病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IgA肾病、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等;

(2)感染 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霉菌感染等。

(3)结石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结石,当结石移动时划破尿路上皮,既容易引起血尿亦容易继发感染。大块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4)先天畸形 多囊肾,肾血管畸形等。

(5)肾血管病变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肾静脉血栓等。

(6)肿瘤 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子宫、阴道或直肠)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道时均可引起血尿。

(7)外伤 是指暴力损伤泌尿系统。

(8)药物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水杨酸制剂、磺胺类、环磷酰胺等均可引起血尿。

二、全身性疾病

(1)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3)感染性疾患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丝虫病、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等。

(4)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栓塞、肾静脉血栓形成。

(5)内分泌代谢疾病 痛风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6)物理化学因素 如食物过敏、放射线照射、药物(如磺胺、酚、汞、铅、砷中毒,大量输注甘露醇、甘油等)、毒物、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等。

实验室检查:

一、尿隐血试验(干化学法)

(见上一期文章)

二、尿三杯试验

(1)第一杯血尿 血尿仅见于排尿的开始,病变多在尿道。

(2)第三杯血尿 排尿行将结束时出现血尿,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或后尿道。

(3)全程血尿 血尿出现在排尿的全过程,出血部位多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

三、尿红细胞形态

尿中红细胞严重变形机制

红细胞通过有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

红细胞流经肾小管过程中渗透压的系列改变;

红细胞受尿液pH,其他化学成分(尿素、尿酶等)的影响

异形红细胞种类

① 大红细胞:直径> 8um 的红细胞。

② 小红细胞:直径< 8um 的红细胞。

③ 棘形红细胞:胞质常向一侧或多侧伸出、突起

④ 环形红细胞(面包圈红细胞):细胞内血红蛋白丢失或胞浆聚集,形似面包圈样空心环状( ? 5% )

⑤ 新月形红细胞:红细胞如半月形。

⑥ 颗粒形红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间断沉积,血红蛋白丢失。

⑦ 皱缩红细胞:高渗尿中多见。

⑧ 影红细胞:低渗尿中多见。

⑨ 红细胞碎片。

多形型血尿

以往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来鉴别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目前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最常用的方法。当尿红细胞数>8/ul,其中异形红细胞(环形、靶形、芽胞形等)>30%,即多形型血尿,或称为混合型血尿、非均一性血尿,应视为肾小球性血尿。尿中尿蛋白定量>500毫克/24小时,也常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如为肾小球疾患而致血尿,则绝大部分为畸形红细胞,占75%以上,其形态各异,大小明显差异。

均一型血尿,即外科性血尿,如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出血或泌尿道结石(包括高钙尿症),其红细胞的形成,大小绝大多数是正常的,即均一型红细胞,仅小部分为畸形红细胞。

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婴幼儿肾内渗透梯度小,肾小管短,不易出现红细胞变形。

应用袢利尿剂或尿比重<1.016时,也不易出现红细胞变形。


樊忠民
樊忠民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江苏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