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博 三甲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癌解析——口底癌

7680人已读

口底癌是指原发于口底黏膜的癌,口底癌在我国较为少见,居口腔及唇癌的第六位。口底与舌侧下牙龈的分界线为颌舌沟,后界至舌腭弓及第三磨牙处,中线前端以舌系带分为左、右二区。一般在两侧前磨牙以前称为前口底,在其后称为后口底。多数口底癌为中度分化的鳞癌,极少数为来自口底小唾液腺的腺上皮癌。口底癌应与来自舌下腺的癌有所区别,后者应称为舌下腺癌。口底癌的发生与白斑、扁平苔癣等癌前病变的存在,以及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口底癌的发病年龄为40~60岁,多见于舌系带两侧的前口底,局部可出现溃疡或肿块。由于口底区域不大,肿瘤易侵犯舌系带至对侧,并很快向前侵及牙龈和下颌骨舌侧骨板、骨松质,使下前牙松动,甚至脱落。发生于后口底者,其恶性程度较前部为高,且易早期侵犯舌腹及下颌骨。晚期肿瘤可侵及牙龈、下颌骨、舌体、咽前柱、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下颌下腺及口底肌群,甚至穿过口底肌群进入颏下及下颌下区。肿瘤侵犯舌体可导致舌运动障碍,固定于口内。

口底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约40%。一般转移至颏下、下颌下区及颈深淋巴结,但大多数先发生下颌下区转移;前口底癌易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约6%。

诊断要点:口底癌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取材活检获得的病理结果。临床检查采用口内外双手合诊可以明确口底癌浸润部位、程度,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均有价值。

1,影像学检查 早期口底癌易侵犯下颌骨舌侧骨皮质,一般采用下颌咬合片即可,而到晚期需加拍曲面体层片,以协助判断下颌骨受累情况。CT或MRI一般不作为口底癌的常规检查,在肿瘤侵及下颌骨、舌、口底肌群或咽旁时可考虑采用CT或MRI检查。在CT上显示口底癌多为软组织异常增生和肿块形成,可使下颌舌骨肌和颏舌肌之间的间隙消失,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肿块多有强化表现。MRI上,口底癌的软组织肿块信号在T1加权像上多和周围肌肉组织信号相等,在T2加权像上多为混合信号或高信号。

2,活组织检查 属定性检查,也是肿瘤治疗前的关键一步。

鉴别诊断:口底癌应与口底创伤性溃疡、舌下腺癌等鉴别。

1,口底创伤性溃疡 多因不良修复体等长期刺激引起,呈凹陷性溃疡,边缘隆起,下方为炎性浸润块,基底部较软。去除刺激因素,并积极进行抗炎药物治疗后逐步好转。

2,舌下腺癌 肿瘤位于舌下区,位置较口底癌深。多为硬性肿块,表面黏膜大多完整,肿瘤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连而不活动。

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等的综合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魏博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