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医朱光斗教授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精要
概述
临床应用
一、辨证论治
二、辨病论治
三、单方验方治疗
四、中药光化疗法
五、外治疗法
研究进展
一、临床研究
二、实验研究
体会与展望
概述
公元601年,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 白癜候》:“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对本病病因、病机、症状及好发部位等有初步论证。
唐《外台秘要》称“白駮”。宋《圣济总录》称“駮白”、“斑白”。云“……其状斑白过于疠疡,但不成疮耳……轻者仅有白点,重者数月内,举侧斑白毛发亦变白,终年不愈”。对症状的描述和治疗方法记载较多。
明朝对此病有论述,无新见解。
清《外科大全》称“白駮风”,主张内外兼治。《医宗金鉴.白駮风》:“此证自面及颈项,肉色忽然变白,状类斑点,并不痒痛”。指出“由风邪相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施治宜早。若因循日久,甚至遍及全身。”主张“……初服浮萍丸,次服苍耳膏”等。
清《医林改错》认为“血瘀于皮里”,主张活血化瘀法则,首创“通窍活血汤”治疗本病。至今这些疗法在临床医疗中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近四十年来,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进行了许多深入的探索。各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单方、验方、以及民间疗法,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
总之,本病病因病机复杂,一般认为是外感风邪、跌仆损伤,或内伤七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终至气血失和、肝肾亏损、脉络瘀阻而发病。
临床应用
中医药治疗本病报道较多,有偏重于整体治疗,有单用局部治疗,亦有局部与整体结合的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
一、辨证论证
由于对病因病机看法不一,其分型方法及内服中药方剂也有所不同。
1、气血不和型:
证见:白斑色淡、边缘模糊、发展缓慢,兼见神疲乏力、面色 白、手足不温、舌淡润、脉细。
治则:调和气血、疏散风邪。
方用:双藤桂枝汤加减。
常用药:鸡血藤 首乌藤 生黄芪 当归 白芍 桂枝 防风 苍术
苏梗 旱莲草 生甘草
2、湿热型
证见:易发于面部及五官周围,白斑粉红、边界截然,起病急、蔓延快、病前常有明显瘙痒,或有皮肤过敏史,兼可见肢体困倦、头重、纳呆、苔腻、脉濡或滑。
治则:清利湿热、活血祛风。
方用:萆解渗湿汤合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萆解 冬瓜皮 首乌藤 赤芍 白芍 秦艽
泽蓝 防风 黄芩 当归 茯苓 苍术
苍耳子
周若愚.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白癜风84例.皮肤病防治研究通讯.1979;(1):34
3、肝郁气滞型
证见:白斑无明显好发部位,色泽时暗时明、缓慢发展、情感变化可加剧,女性多见,伴胸胁胀满、性急易怒、月经不调、乳房结块。苔薄润、脉多弦细。
治则:疏肝解郁、活血祛风。
方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饮加减。
常用药:生蒲黄 五灵脂 丹参 红花 桃仁 赤芍
白芍 香附 炒荆芥 防风 蝉衣 枳壳
柴胡
上海华山医院〈中医皮肤病诊疗参考〉1976年 357页
4、肝肾不足型
证见:白斑边界截然,脱色明显、斑内毛发多变白、局限或泛发、病程长。可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红、苔少、脉细弱。
治则:滋肝补肾、养血祛风。
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潼蒺藜 女贞子 覆盆子 枸杞子 生熟地
何首乌 黑芝麻 赤白芍 当归 川芎
白蒺藜
钟传贵 内服煎剂治疗白癜风20例.浙江中医杂志1980; (6):282
5 、肝肾阳虚型
证见:病程迁延,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白斑为纯白色,其内缘色素反而较深,斑内毛发亦多变白,皮温偏低,似有夏轻冬重倾向。有形寒肢冷、腰酸腿软、头昏、眼花、
气短、无力、便溏溲清、舌淡胖嫩、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补脾肾、活血祛风。
方用: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制附子 肉桂 干姜 党参 桑寄生 丹参
白蒺藜 补骨脂 当归 何首乌 豨鐱草
聂印.中医治疗白癜风八法.辽宁中医杂志.1986;(4):25
孙泽民.温肾活血汤治疗白癜风.基层医刊.1982;(2):31
6、经络阻滞型
证见:白斑多局限而不对称,边界截然,斑内毛发变白,发展缓慢,舌紫暗或瘀点,或舌脉怒张,苔薄。
治则: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赤芍 川芎 桃仁 鲜姜 红花 老葱
红枣 麝香(绢包,后下)
田润芝 通窍活血汤治疗白癜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2;5(11):4
傅魁选等 玄机汤治疗白癜风141例临床小结.中医杂志1981;22(6):454
研究进展
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白癜风的情况来看,临床与实验研究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就近三十多年来搜集到的已发表的文献逾300篇,而且许多地区与单位相继成立了白癜风专病或专题研究,并初具规模。有关研究内容如下:
一、临床研究
1、疏肝解郁法
2、活血通络法
3、滋肝补肾法
二、实验研究
一、临床研究:
对白癜风病因病机,各家看法不同,辨证处方与用药也就因人而异,主要贯穿三大法则:即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与调整脏腑功能。
人体是有内连脏腑外接皮毛的经络沟通,故临诊时不应该拘泥于一法,而应参杂并用,借以提高疗效。
1、疏肝解郁法:
朱氏认为白癜风与肝关系密切,基于病前和皮损发展阶段有精神创伤或思虑过度,病后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彻夜不眠或寐则梦扰、月经紊乱等“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的特点而提出。
运用疏肝解郁、调理情志为主,配合活血祛风中药,方用白蚀方:全当归9克、杭白芍9克、郁金9克、八月札
15-30克、益母草12-16克、白蒺藜12-18克、苍耳草12-15克、朱茯苓9-12克、灵磁石(自然铜)30克。
兼见肝郁化火加丹皮、山栀、蚤休以清肝泻火;
兼见肝气犯脾加(合)痛泻药方(或补骨脂)以柔肝健脾;
兼见乳房结块加留行子、元胡、远志、青陈皮等;
头面部加白芷、羌活、升麻、桔梗、蒿本等;胸部加瓜蒌皮、薤白等;腹部加木香、乌药、香附等;下肢加牛膝、木瓜、蚕砂、萆薢等;上肢加桑枝、姜黄、鸡血藤等;泛发性加桔梗、牛膝等。
治疗100例各型白癜风,愈12例,显32例,有46例,无10例。
朱光斗 中医杂志 1981;(2):30
2、活血通络法:
薛氏认为白癜风病机主要为“淤血阻络”。王清任《医林改错》:“白癜风,血淤于皮里,服三、五付可不散漫,再服三十付可痊愈。”
运用活血通络为主,佐以宣肺行气,可布药外达皮毛,令淤血去、滞气行、毛窍开、肤得润养而获效。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9克、赤芍 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老葱白9克、红枣(去核)7枚、黄酒30克、麝香0.1克(冲服)、桔梗15克、浮萍30克、防风9克。孕妇忌服,小儿酌减。
治疗30例。愈14例、显7例、有3例、无6例。
薛希伍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白癜风30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1981;(2):30
3、滋肝补肾法:
郭氏认为,病必求于本。参照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肾阴亏虚、精不化血、肝失濡养,而致肝血不足。
“肝为罢极之本”,并濡养皮、筋、肉、络脉、毛发、指甲。并见患者多有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腰痛、口干、面色晦暗而无光泽等病症。强调滋肝补肾法是治疗白癜风的大法。自拟“四子四物白斑乌黑汤”:潼蒺藜15克、女贞子15克、覆盆子10克、枸杞子10克、川芎10克、生熟地各15克、何首乌15克、黑芝麻15克、赤白芍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蒺藜15克。
治疗150例。愈14例、显50例、有83例、无3例。
郭念筠 滋肝补肾法治疗白癜风临床体会 北京医学 1980;2(4):200
体会与展望
一、综合白癜风的临床研究,一般认为其发病机理是外受风邪、阻于肌肤、气血不和所致。但就治疗结果首推活血祛风法。在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测定中,观察到患者血流缓慢、血液粘滞度增高,不利血液流动,为活血通络治疗本病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单用活血方药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内服,或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如阿托品、麝香皮损内注射而获效的报告。由于个体差异,辨证的不同,若在活血祛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酌情辅以疏肝、健脾、益肾之药,当可提高疗效。
二、应用中药加光化疗法治疗白癜风的研究,为治疗本病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长波紫外线可改善或加速黑色素的生成与转移,促使病变处色素的恢复与再生。
实验证明白芷、独活、苍术、虎杖、茜草根、决明子、沙参、麦冬、补骨脂、无花果叶、马齿苋含呋喃豆素类物质,合用能增加疗效,因此今后可进一步筛选,并进行药物分析,提取有效成分,扩大临床应用,也可以设想在辨证复方治疗基础上,辅添有光感性的药物,其疗效可望提高。用药同时鼓励患者配合日晒亦可提高疗效。
已用中成药加祛癜灵酊(含总香豆素)、息风酊(含补骨脂)、白癜风 胶囊(含补骨脂)、白灵酊(含夹竹桃、白芷)等都有光感性作用的呋喃香豆素类物质。
三、在白癜风的虚证研究中,提示患者多存在某些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现象,治疗后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时应注意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如进展期加入蚤休、马齿苋、莪术等,静止期加入黄芪、仙灵脾等益气、健脾、补肾药或刺五加皮等,这样可以提高疗效,也是今后综合研究课题之一。
四、中药筛选研究:在已发表的复方中,药味数较多,成分复杂,并非每味药均属必需。在立足临床疗效时,结合中医理论,阐明复方作用机制,剖析药物配伍关系,精简原方或重组新的复方,做到以简代繁,也是今后研究课题之一。
此外,半醌游离基等自由基一旦弥散进入黑素细胞浆,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可破坏胞浆中细胞器的脂蛋白膜,使溶酶体酶释放,致黑素细胞受损。因此,筛选具有抑制自由基的中药也是今后综合研究白癜风的课题之一。
可以设想白癜风的治疗若能以辨证论治为指导,从病机着手,整体出发,而又注意个体差异,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在选药立方上注意多环节调整,搞好处方设计,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最佳方案,可望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本文是陈宏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