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涎腺疾病解析——舌下腺癌
舌下腺癌约占舌下腺肿瘤的90%。它具有恶性肿瘤的一般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主要病理类型有: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腺样囊性癌最为常见,黏液表皮样癌占第2位。
临床表现:
1,舌下腺癌常以肿块为主诉症状,也可因一侧舌痛或麻木、发现肿块而就诊。
2,肿块一般较硬,界限不清,不活动,可累及舌下神经出现舌运动障碍,伸舌时,舌偏向患侧。
3,常见病理类型舌下腺癌的特点:
(1)腺样囊性癌:一般生长较慢,近期可生长加速。它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沿神经血管束扩展的特点,因此常有神经方面的症状,如患侧舌疼痛,可称为就诊主要症状。腺样囊性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低,多为直接侵犯腺体周围淋巴结;血运转移率高,主要在肺部。腺样囊性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
(2)黏液表皮样癌:位居舌下腺恶性肿瘤的第2位。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更为常见,一般病程较长,肿块可有轻度粘连,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低,常见腺体周围淋巴结被肿瘤直接侵犯。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易发生黏连、肿块固定,甚或破溃,肿块穿破后可流出黏液。该类型肿瘤常见颈淋巴结转移,但血行转移罕见。
诊断要点:
1,舌下区肿块,可伴有疼痛或舌麻木是舌下腺癌患者常见的主诉症状。
2,肿块质地较硬,界限不清,不活动并伴有疼痛,舌麻木。据此可大致作出舌下腺癌临床诊断。
3,肿块表现为快速生长加速、疼痛和溃疡等一系列症状,提示为舌下腺癌为高度恶性或进展期。舌下神经受累,出现伸舌偏向患侧、舌运动障碍时,临床可以明确诊断。
4,影像学检查:临床怀疑为舌下腺癌时,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诊,做到定量、定位和大致定性诊断的目的。有关内容可参见“颌下腺癌”。
5,定性诊断:低度恶性舌下腺癌,临床上不具有典型恶性表现,往往难以与舌下腺良性肿瘤相区别。临床采取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或术中冰冻活检以帮助明确舌下腺癌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依据冰冻活检诊断做切除颌骨治疗决策。
鉴别诊断:
1,口底鳞癌:常表现为舌下区浸润性肿块,但黏膜表面有溃疡,呈菜花状;而舌下腺癌,口底表面光滑。
2,颌下腺导管结石:常有明显的导管阻塞症状,进食时颌下腺肿胀。双手触诊可扪及硬结,质地坚硬。X线片可显示阳性结石。
3,舌下腺混合瘤:为舌下区的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症状。肿块界限清楚,可活动,不影响舌运动功能。
治疗原则:舌下腺癌一般采取以手术为主,协同化疗或放疗的综合治疗。
治疗要点:
1,舌下腺癌原发灶的处理:局限于腺体内的低度恶性肿瘤可行舌下腺切除术。腺样囊性癌,需局部广泛切除,切除范围包括口底肌肉组织,患侧部分舌体和下颌骨,并术中配合冰冻切片检查,追踪切除舌神经直至无癌细胞侵犯。黏液表皮样癌,肿瘤已与下颌骨粘连者,可行患侧全下颌骨切除,否则可保留下颌骨下缘以维持下颌弓的完整。
2,神经处理、淋巴结处理、放疗以及化疗的选择,参见颌下腺癌的治疗要点。
3,口底切除的缺损,可行皮瓣修复。采用胸大肌修复口底缺损时,应考虑术后呼吸道通畅的问题,宜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本文是魏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