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松华 人已读
年轻的爸爸妈妈还沉浸在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时,突然被告知孩子患有房间隔缺损(ASD),立刻感觉天要塌了下来。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孩子能活下来吗,需要动手术吗,会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吗,一大串的问题立刻涌现到脑海中。下面我将带领大家认识这个疾病。
什么是房间隔缺损
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四个腔。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遗留下缺损,造成左右心房血流相通的先天性畸形(见下图)
简而言之,房缺就是心脏的“墙壁”上多了一个“洞”,比正常人多了一个“心眼”。
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
患儿可出现心慌、胸闷,容易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等。
实际上,大多数患儿并没有任何的不舒服症状,只是在体检的时候,听到有心脏杂音。心脏彩超可以明确诊断。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开胸手术,采用直接缝合或取部分心包或合成材料填补的方式修补缺损的房间隔,手术效果几乎达到100%。
自从1976 年报道了第一例经导管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闭术以来,介入治疗进展很快,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用输血、住院时间短并且可以避免开胸手术等优势,成为患儿及其家长的首选治疗方案。
介入封堵治疗的适用人群与时机
小于5mm的房间隔缺损无须手术治疗。对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5~40mm,左向右分流,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且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可考虑采用经导管封堵治疗。
对于原发孔型,缺损大于40mm,边缘条件差以及合并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房间隔缺损须采用外科开胸手术。
最佳的手术年龄是3-6岁,成人和老年人仍可以手术。如果出现了严重肺动脉高压,产生右向左分流则失去了手术机会。
经导管封堵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等血液学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以及心电图等。
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可以局麻手术,术前4-6小时应禁食;10岁以下患儿应准备全麻,术前12小时应禁食、水。
可以平卧。不能感染,发热症状。
封堵治疗
局麻或者全麻。
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的方法:穿刺股静脉置入鞘管,经导管将镍钛合金的封堵器送到房间隔缺损处,释放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退出导管。(见下图)。
封堵术后
患者封堵术后在床上平卧12h。低分子肝素抗凝2-3天,成人5000U/12h,小儿1mg/Kg.12h;口服阿司匹林,成人为300mg/d,儿童根据体重为5mg/d,小于20mm房缺服用半年,大于20mm房缺服用9个月。第1,3,6个月到门诊随访,复查心脏彩超。半年内避免剧烈活动,待封堵器内皮化后可正常活动。
预后
房间隔缺损的预后与缺损的类型、分流量大小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畸形有关。
未手术的患者大多数可生长至成年,如果出现心功能不全或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较差,寿命缩短。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长期生存率与正常人对比无显著差异,而且不影响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结婚、生子。
本文是李松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