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医生教你小儿发热的正确处理方法,很多父母都做错了!
发热
发热是疾病的表现,并不是疾病本身。发热是人体对抗病原体或者自身免疫对机体非友好环境做出的自卫性反应,它并不是疾病本身。
大部分儿童发热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
因此血液检查在判断发热原因上会有很大的作用。
一般最常见的检查
一般最常见的检查会有血常规,CRP,超敏CRP,SAA等,根据流行病学规律,及流行病学筛查需要很多时候会有支衣原体抗体或抗原检查。
流感流行季节会考虑加查甲型、乙型流感抗原或抗体检查,有些时候会筛查腺病毒,合胞病毒检查,EB病毒检查等等。
或考虑严重过感染时会有PCT(降钙素原),考虑电解质紊乱或评价脏器功能或组织损伤状态可能会要求检查生化(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谱、肝功能检查)等等。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可能对呼吸道,各脏器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可能要求检查中耳,鼻窦,肺部,心脏,手段上可能有X光,耳鼻喉镜,超声等检查。
发热的处理
发热有轻中重度之分,一般来说轻度发热不需特殊处理。中重度发热酌情对症处理。
国内外的治疗指南对此有明确的区分,而作为科普,我想浅显易懂,适宜操作才是最重要的。
常用的儿科适用发热药物
一般常用的儿科适用发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首选,剂型有滴剂、混悬剂口服液,也有肛门栓剂。
现在认为,退热药的使用时机一般是以患儿的不适程度考虑的,已经不参考之前38.5以上用,38.5以下不用的用法。当然作为可以度量的标准,此用法其实还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38.5℃以下,患儿如果精神状态不好,不适感明显,也可以考虑使用,即便38.5℃以上患儿精神状态好,退热药也可以先不予使用。
关于物理降温
关于物理降温,现在医学指南一般不推荐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拭,温水浴,酒精擦浴一律不再推荐使用。
退热效果,温度是否下降,并不是很重要
退热效果,之前大部分家长认为评价退热药是否起效,就是温度是否下降,实际上,退热药使用后孩子精神好转,感觉舒适就可以,温度是否下降,并不是很重要。
有足够的液体摄入
无论何种情况,孩子有足够的液体摄入,是对抗高温最有效的基础办法。
国内国外的众多指南,一般建议多喝水。
而根据我们自己大量病例的统计,我们更推荐孩子喝一些含电解质或糖分的口服补液盐,椰汁子,稀释过的果汁,一方面可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避免电解质紊乱(此为本诊所推荐,与国内及国际指南有差异,请各位自行判断)。
发热的时间
发热12-24小时以内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予以观察,12-24小时后进行血液学检查,如果血液学检查及体征都没有明确的证据指示,一般情况下不予使用抗生素治疗,仅对症支持治疗就可以。
血液学证据或临床体征有明确证据指示的情况下,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如需使用,请严格遵守医嘱,切勿自行判断、调整、停用药物。
病毒感染的发热,可能会超过72小时,也就是三天三夜,部分病毒感染可能会发热长达一周,期间请服从医生医嘱复查血液常规crp等,根据医学证据指导用药。
细菌或支衣原体感染发热对于药物治疗会更敏感,但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服从医生医嘱而不是家长自行判断。抗生素治疗疗程不足或非医嘱抗生素治疗可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危害
关于输液
输液一般仅限于可能危及生命或可能造成重大损害的疾病 治疗及补液治疗。一般来说,输液对于发热的治疗并不是必须的,且与温度无关。
高热&惊厥
高热可能造成惊厥,一般情况下,发热所导致的惊厥和孩子的大脑还不足够成熟有关系,基本上发热不会造成脑部的损伤。
部分自身患有癫痫的孩子,发热可能导致癫痫的发作。
脑子会被烧傻这种剧情,其实真正的情况是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没有被及时发现或处理导致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