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应激障碍别靠时间冲淡
应激障碍看似是一种很陌生的心理问题,实则离我们很近。
严重的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妈妈突然出车祸离世,晚上经常做梦梦到她,有时候从梦中哭醒后再也睡不着” ,又或者症状轻一些的“被狗咬过,每次看到狗都害怕得抱头躲着走”……
应激障碍是由于突然到来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应激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对人的心理、生理带来重大影响。应激障碍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类别。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估计,到75岁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终生风险为8.7%。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
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
面对灾难,特别是特大灾难带给我们的生死离别,出现上述急性应激反应中所描述的状态,只能说明我们的情感反应是正常的,我们是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
不过,出现应激障碍也不能无所作为,不能寄托时间的流逝冲淡心理创伤,一旦出现了应激障碍的相关症状,就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疗效显著,一般包括针对该病及其治疗的教育,以及针对创伤性事件线索的暴露。迄今为止,聚焦创伤的认知行为疗法(TF-CBT)是目前循证学证据最强的心理治疗手段,非暴露治疗(包括聚焦于当前的治疗)、人际治疗、正念治疗等也常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总体而言,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似乎优于非暴露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缺乏循证依据。
药物治疗方面,帕罗西汀和舍曲林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文拉法辛及萘法唑酮也被推荐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2014年加拿大情绪和焦虑治疗网络(CANMAT)指南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线治疗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及文拉法辛缓释剂型,二线治疗包括氟伏沙明、米氮平和苯乙肼。2018年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中,哌唑嗪未能显著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失眠、噩梦等症状。
本文是陈大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