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良财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鼻咽癌放疗后颞骨放射性骨坏死---侧颅底肿瘤科普系列之二

发表者:万良财 人已读

什么是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颞骨坏死

通俗地讲,是指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数年后出现的以反复流脓伴恶臭、耳痛、头痛等颞骨坏死表现的放射性疾病。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首选治疗方式为放疗。放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对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颞骨处于放射治疗区域,放疗受到放射线较大,可引发成骨细胞及血管损伤,导致放射性颞骨坏死发生。鼻咽癌放疗后颞骨坏死可发生于外耳道后壁和底壁、中耳乳突、迷路、岩骨及侧颅底。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颞骨坏死的发病原因

由于传统鼻咽癌放疗术野与颞骨相邻近或包括颞骨, 不可避免照射损伤。一方面放射线可直接损伤成骨细胞,导致骨组织损伤。另一方面,血管放射性损伤可使血管阻塞或闭塞,血流受阻,造成局部组织低供血,低供氧和微循环衰竭,并最终导致颞骨局部组织的急剧坏死,引起死骨形成和软组织坏死,脱落及骨组织裸露。坏死骨内含大量致病菌,细菌感染是放射性骨坏死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放射性颞骨坏死的影像学捡查及内镜检查

X线表现为乳突腔呈虫蛀咬样的透亮区, 无正常的气房;CT检查可见局限性或广泛性骨坏死形成, 骨质裸露失去软组织覆盖。耳内镜检查时外耳道见有裸露的坏死骨质, 常位于外耳道后壁、底壁,少部分患者前壁亦可见有坏死骨质,外耳道常见有肉芽组织及分泌物。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颞骨坏死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颞骨因局部死骨形成和软组织坏死,患侧耳朵可出现反复流脓伴恶臭、头痛、耳痛,严重者可出现面瘫或张嘴困难。若鼓室或乳突天盖骨破坏,感染可经破坏处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颞骨坏死的诊断

根据患者既往有鼻咽癌放疗史,反复流脓伴恶臭、耳痛等临床表现,颞骨CT及耳内镜检查,可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其中耳内镜下见到裸露的死骨是放射性颞骨坏死最重要的体症。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颞骨坏死如何与肿瘤的复发转移相鉴别

放射性颞骨坏死CT显示骨组织表面无软组织覆盖,并可见界线不明且不规则死骨形成,颞骨增强CTMRI检查有助于鉴别。耳内镜检查可到外耳道死骨裸露。

放射性颞骨坏死的治疗

早期可通过抗感染及加强支持治疗处理,定期耳道冲洗,尽可能保持外耳道清洁,部分病人病变可获控制或缓解。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仍不见效,应尽早手术治疗防止颅内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病变较局限者,可在耳内镜手术,彻底清除坏死骨质,充分暴露至新鲜骨质创面,消除继发性感染风险;另外,要封闭外耳道与咽鼓管,防止术后外源性感染。对病变广泛性者,颞骨次全切除手术能有效控制弥漫性颞骨坏死患者的术腔感染,防止骨坏死进展。另外,国内外有部分学者认为,高压氧治疗对放射性颞骨坏死具有一定的作用。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颞骨坏死的预防

鼻咽癌颞骨放射性损伤表现是多样后,放射性颞骨坏死的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放疗计划,放射剂量是影响颞骨放射性损伤最重要的因素。研究显示,加速超分割放射疗法的骨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射疗法。随着调强放疗的广泛应用,可减小正常组织的受量,并减少放射性颞骨坏死的发生。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颞骨坏死的预后

放射性颞骨坏死一旦形成,很难用保守方法治愈,如果不进行处理任其发展,可能会出现如颈内动脉大出血,脑脊液耳漏或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出现生命危险。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手段,清除死骨直至正常骨组织,必要时予带血管蒂的颞肌瓣修复通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文是万良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