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马振南 三甲
马振南 主治医师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肛肠外科

藏毛窦/藏毛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8207人已读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藏毛发是其特征。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本病为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男性多见,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病。肥胖和毛发浓密的人易发病。

1.发病率

根据文献描述,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男性发发病率约1.5%左右,暂无确定数值。目前资料总结发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包括:(1)静坐职业或生活方式44%;(2)家族史38%;(3)肥胖50%;(4)骶尾部损伤34%。

2.发病机制

真正病因不详,目前有两种学说:

2.1先天性

早期该理论较为流行,认为是由于髓管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残留,进而发育所致。但与此相反的是在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却多见。

2.2后天性

目前大多数学者赞成该理论,病因总结有四点:激素、毛发、摩擦、感染。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激素刺激毛囊腺、皮脂腺过度分泌的背景下,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近来大量临床证实由外界进入的毛发、衣服纤维、碎片的机械刺激、摩擦、感染是主要病因。臀间裂有负压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裂内毛发过多过长,毛顶部有滤过和浸软皮肤作用,毛发穿入皮肤,形成炎性短道,以后由于负压吸引、摩擦运动、感染逐进加深成窦。同样毛根脱落到窦内也可使毛干穿透而形成窦。窦内毛发穿出皮肤可排出体外,因此临床上近一半病人窦或囊内并没有发现毛发,但残留的异物、炎性组织可继续发展成急性脓肿。所以此病多见于毛发多、皮脂过度活动、臀间裂过深和臀部常受伤的病人。汽车司机骶尾部皮肤常受长期颠波、损伤,可使皮脂腺组织和碎屑存积于囊内,引起炎症。

3.临床表现

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通常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lmm~lcm。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直肠指诊,后正中齿线无肛瘘或肛周脓肿时的内口硬结突起或凹陷。

4.诊断和鉴别诊断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的主要诊断标志是骶尾部急性脓肿或有分泌的慢性窦道,局部有急性炎症表现,检查时在中线位见到藏毛腔,藏毛窦由症状和体征容易诊断,但应与疖、肛瘘和肉芽肿鉴别。疖生长在皮肤,由皮肤突出,顶部呈黄色。痈有多个外孔,内有坏死组织。肛瘘的外口距肛门近,瘘管行向肛门,扪诊有索状物,肛管内有内口,有肛门直肠脓肿病史。而藏毛窦的走行方向,多向颅侧,很少向下,93%窦道向颅侧走行,7%可向下方肛门周围走行。内藏毛发是其特点,但不是唯一标准,事实上许多病例找不到毛发。结核性肉芽肿与骨相连,X线检查可见骨质有破坏,询问有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梅毒性肉芽肿有梅毒病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5.治疗

治疗原则:无症状的臀间裂或窝不需要治疗,可通过一些必要措施预防;藏毛窦和藏毛囊肿在发病时多已有感染症状,非手术治疗会反复发作,多主张手术治疗。

5.1 预防保持骶尾部的清洁与卫生、使用脱毛剂,减少毛发刺入的机会、改变长期静坐的不良生活习惯、控制肥胖,减少臀部脂肪、避免骶尾部损伤等。

5.2手术疗法

手术是治愈藏毛疾病的首选方法。藏毛疾病如发生脓肿,应早期切开引流,因骶尾部皮肤和皮下组织较厚较硬,早期无明显表现,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蜂窝炎、深部组织坏死。主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彻底切除,清除所有的毛发、异物碎片、炎性组织、瘢痕组织,通畅引流,二期瘢痕愈合。该法清除彻底、复发率低,但愈合期延长,形成的瘢痕组织。对于多次复发者考虑病变范围广、手术切除不彻底等原因。因此,为了避免复发可能,手术治疗彻底的前提下,病变切除范围广泛,术区创面大,有学者提出对伤口行整形术,如直接一期缝合、“Z’形皮瓣成形术、袋形缝合或了 Limberg 菱形皮瓣及其改良术式 、Dufourmentel 术 、Karydakis 术 、Bascom 术 、V-Y 形皮瓣术等多种手术方式 ,但患者在坐立活动时易产生持续张力,缝合伤口可能裂开,形成死腔或过于靠近肛门,易发生感染

5.3多种治疗的结果

研究总结了7种治疗方法的复发率比较:①仅开放治疗为7%~24%;②切除及开放为0%~22%;⑨切除及袋形缝合为7%~13%;④切除及一期缝合为1%~46%;⑤切除及Z形整形为O%~10%;⑥切除及菱形皮瓣为3%~5%;⑦切除及分层皮移植为0%~5%。

6.藏毛窦及癌变

藏毛窦发生癌变少见。病变多为鳞状细胞癌。伤口改变应引起疑有癌变,如溃疡易破,生长很快、霉菌样边缘。广泛切除应首选。腹股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以除外有否转移,若有转移则预后不佳,文献报告5年生存率为51%,复发率为50%。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马振南
马振南 主治医师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肛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