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肿瘤术后(特别是颅咽管瘤,垂体瘤)如何正确的喝水和记录尿量(附导尿管的使用方法)
许多脑外科手术以后的患者为了严密监控生命体征,都要记录每日的饮水量和尿量。特别是鞍区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术后有尿崩症状的患者。因为人体大部分是水造的。水占人体重量的70%,婴儿体内含水达80%。如果水盐不平衡将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安全。正常人可以通过自身调整水盐平衡,但是脑外科术后身体可能会出现内分泌紊乱,患者无法通过自身调节身体出入液量的平衡,需要医生和家属帮助患者人为控制和调整出入液量。
调整原则
一般来讲,病人术后的入液量包括补液量和饮水量,出液量包括尿量和排汗量,原则上,我们要保证患者每日补液量+饮水量=尿量+排汗量;补液量、饮水量和尿量要分三列记录,每次补液、进食和小便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其中食物中所含的水分可以通过换算表查询,请向护士索取;一个人的排汗量一天大致在500-800毫升左右。家属不能控制补液量和尿量,只能通过控制进食的水量来调整病人的出入液量平衡,保证一天的补液量+饮水量比尿量多500-800毫升。
具体操作实例
通过计算(当时的补液量+当时的进食水量-当时的尿量-500),如果是计算结果是正值,说明病人进食的水量太多,需要加以控制,如果是负值,说明病人进食的水量太少,需要补充。举个例子,假设病人当时的补液量为1000毫升,进食的水量为500毫升,若病人的小便为400毫升,则1000+500-400-500=600,说明病人进食的水量多了600毫升,接下来不要给病人喝水了,等下一次记录小便后再计算;若病人的小便为1500毫升,则1000+500-1500-500=-500,说明病人进食的水量少500毫升,需慢慢的把500毫升的水给病人喝下,不要一下子喝完。记住,喝水要一口一口的喝,不要一口气牛饮,因为这样也会刺激尿量增多。
导尿管管理
为什么要插导尿管?
脑外科手术时会给病人插导尿管,既方便病人排尿,又有利于病人术后训练膀胱功能;但插导尿管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引起尿路刺激症状,有些病人在小便都排空的情况下仍会觉得有尿意,都属于正常现象;注意不要牵拉导尿管。一般来讲术后第五天如果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好,会拔除导尿管。
如何训练膀胱功能?
手术经历全身麻醉后膀胱功能会受影响,术后需通过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具体方法如下:一般都将导尿管夹子关闭,待病人觉得要小便时打开导尿管夹子,打开最多2分钟后关闭夹子,模拟正常小便。一般挂盐水多时大致夹管3-4小时后打开夹子,挂盐水少时大致夹管4-5小时打开夹子,每次打开夹子小便出来至少400-500毫升为好。
有点特殊的是,对于鞍区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及术后有尿崩症状的病人,术后前几天尿量较多时,会每个小时打开导尿管夹子,更加密切地监测尿量;待尿量趋于稳定时再按上述方法训练膀胱功能。
本文是黄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