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缝早闭——千分之一的闭合
什么是颅缝早闭?
1、 定义:
颅缝早闭是一种发育异常,是由异常和非生理性骨缝融合引起的。发病率约1/2100-2500。
2、正常情况下的颅缝作用:
在新生儿中,颅顶的膜质骨被中间的骨缝线隔开。这样的构造使婴儿的头骨更容易通过产道,并允许头骨在大脑生长过程中的生长。
3、 颅缝早闭的宝宝的情况:
有一条或多条缝合线过早闭合。这会使得大脑仍在向低阻力方向生长和扩张(在未闭合的骨缝处垂直生长)。结果是颅骨形状异常。在更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颅内压升高,以及感觉、呼吸和神经功能异常。
4、正常情况下颅缝什么时候闭合?
额缝:6月左右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12-18月左右
前囟:12-18月左右
后囟:6月内
5、 颅缝早闭的分类:
可以分为原发性颅缝早闭和继发性颅缝早闭,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或者最容易理解的:简单颅缝早闭(一条颅缝闭合)和复杂颅缝闭合(多条颅缝闭合)。
6、 我的宝宝怎么会得这个病?
总体而言,目前单颅缝早闭的病因尚不明确。环境因素(如宫内胎儿头部约束、体位异常、羊水过少、产前接触致畸剂、母亲吸烟、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和苯妥英)和基因(单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多基因BA)可能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遗传原因约占所有颅缝闭合的20%,并与许多并发症有关。
接下来通过图解介绍一下。
正常宝宝共有6条颅缝(额缝,左侧冠状缝,右侧冠状缝,矢状缝,左侧人字缝,右侧人字缝)。
简单颅缝早闭示意图:
1) 额缝早闭
2) 双侧冠状缝早闭
3) 单侧冠状缝早闭
4) 单侧人字缝早闭
5) 矢状缝早闭
不同类型的颅缝发生频率分别为:矢状位(60%)、冠状位(25%)、额缝(15%)和人字缝(2%)
本文是蒋文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