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dust cyst)是颈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病变(70%),占原发颈部肿块40%。胚胎发育第4周时,第1对咽囊之间、咽腔腹侧的内胚层向下方陷入,形成憩室样的甲状腺始基。此始基在喉前面沿正中线向下移行到颈部,其行径形成一条细长的导管,称为甲状腺舌导管。舌骨由两侧向正中发展,将导管包围或在导管的前、后方交汇。在胚胎第5周时,甲状腺舌管退化为一条实性的纤维索,在口腔端残留于舌根部盲孔。如果甲状腺舌管发育过程中两端闭合,中间未能完全退化,就可在盲孔与胸骨切迹间、颈中线上的某一部位形成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也可见于成年人。其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80%位于舌骨下方,20%位于舌骨上。颈正中线多见,中线旁少见(甲状舌管囊肿的管道呈树枝状分布,导致囊肿偏离中心生长所致)。肿物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一般为偶然发现,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并可随吞咽活动或伸舌运动上下活动。当肿物感染时,局部红、肿、热、痛。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就形成瘘,从瘘口经常排出透明粘液,瘘口结痂后可暂时闭合。
B超检查:超声表现为囊肿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囊壁较薄,囊内多为透声好的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内可见细弱光点回声。
CT特征: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多分布在舌骨上下,与舌骨关系密切。颈前皮下圆形或椭圆形液体密度病灶,壁薄而均匀,合并感染则毛躁。囊内容物及囊壁一般无强化,合并感染则常呈环状明显强化。
MRI特征:位于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的颈前部的类圆形、椭圆形囊性信号影,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示囊内容物及囊壁强化均不明显,合并感染时囊壁则常有明显强化。
治疗:甲状舌管囊肿需手术治疗。为减少复发,手术要求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并切除舌骨体中段。
本文是黄郁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