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永林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科
什么情况下需要植骨?植骨有什么作用?
9569人已读
植骨是指将骨组织移植到病人体内骨骼有缺损或需要加强或需要固定的地方的一种手术。
研究证明,在植骨以后,显微镜下可以见到人体骨骼与植入的骨块浑然融为一体的过程。这是成千上万有生命的细胞昼夜不息地辛勤劳动,经过一个长时间后才完成的一项巨大工程。植骨块在手术中被紧紧地安放在希望生长为一体的两段或者数块骨头之间。经过一段时间,植骨块内的骨细胞已经逐渐死亡,在骨基质中仅留有空的腔隙。同时,新生的骨组织不断地长入。最后,植骨块完全被吞噬和吸收(依靠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代之以新的、有生命的骨组织(成骨细胞的作用)。这一过程在医学上叫做爬行性替代作用。这个过程相当缓慢,它的完成以月计算的,常常需要数月。
正因为植骨具有爬行性替代的作用,通过植骨手术能够解决不少问题。在以下一些情况下,病人往往被做植骨手术:
一、骨折以后有时候长不好(医学上叫做骨折不愈合),特别是骨折缺损所致的骨折不愈合或形成假关节,通过植骨可以使骨折愈合。
二、充填良性骨肿瘤刮除后所遗留的空洞,或者良性骨肿瘤切除后形成的骨质缺损。
三、骨结核病灶清除后,充填遗留的空洞。
四、在骨科领域,有时为了治疗疾病而需要做脊柱融合手术(就是让几节脊椎骨长到一块儿的手术)和关节融合(使关节固定于功能位上,即让关节的两端骨头愈合的手术),这些手术有时也需要植骨。
俞永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本文是俞永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