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这么好,还会得抑郁症呢?
心理上有一词叫习得性无助,和抑郁症的发病非常有关。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是用小老鼠做的。一个笼子被分成两半,笼子中间有一个隔板,隔板上有一个小门。笼子的两边一边是通电会被电击的,另一边是不通电安全的。
实验的前半部分,把小老鼠被放在笼子通电的那一边,小老鼠被电击后会四处逃窜,当发现隔板上的小门后,小老鼠迅速逃到安全的另一边。小老鼠很聪明,几次后,小老鼠就记住了门的位置,到后面一通电,小老鼠就直奔小门而去,逃到笼子的另一边。
实验的后半部分,中间隔板上的小门被关上了。再次通电被电击后,小老鼠又开始四处逃窜,想要找到出路,一次次努力失败后,小老鼠不再逃窜了。在什么地方待着的小老鼠,在被电击后小老鼠仍在什么地方待着,小老鼠不再拚命努力找出路了。
隔板上的小门相当于希望,怎么努力都找不到希望时,小老鼠不再努力直接放弃掉了。
就像在生活中,一串香蕉被挂在天花板上,一个人被要求不使用工具,绳子、梯子、凳子、杆子,都不能用,只能凭自己的跳跃来摘取香蕉。跳了1次摘不到,跳了10次摘不到,跳了100次摘不到,很多人所做的事情是放弃不要香蕉了,有些还会在放弃时责怪自己,我怎么这么差劲,这么没用呢?
一次次的努力都达不到要求,累到趴在地上起不来都达不到要求,还要被指责责怪,那只有放弃努力了。放弃了上学,甚至想要放弃生命。
起得最早的是学生,睡得最晚是学生。小小年龄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累趴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看不到生命的意义,看不到出路。他们抑郁了。
在诊疗中,我见到很多的家长说,我的要求并不高呀,我只是要他能考试及格,我只是要他考上普通高中,我只是要他考上本科。我不能接受他上职高,我不能接受他上职业学院。可就我对他们孩子的了解,有些孩子是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要求的。
是放低期望给孩子些希望呢?还是把孩子继续往自我放弃的路上逼呢?这是父母、学校、社会都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是陈巧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