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期坏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仍有希望保全肢体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三期(坏死期),由于患肢严重血液循环障碍,趾部或足部发生溃疡或坏疽,多首先发生在足大拇指和小趾,常由趾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可累及其余足趾,但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蔓延累及踝关节、足跟和小腿者少见。单独足跟部、足背部发生溃烂坏疽者,多由于外伤或皮肤干裂继发感染所引起。肢体溃烂后,疼痛剧烈难忍,可伴有发热意识模糊胃纳减退,患者身体日渐衰弱,消瘦无力,可发生严重贫血和低血钾,但发生败血症这很少见。坏疽的足趾脱落后,容易发生骨残端骨髓炎或坏死组织存留,常遗留溃疡面经久不易愈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周期性、进展性、炎症性血栓闭塞性疾病。如果在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致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情迁延,就会逐渐发展到坏死期(三期),坏死期的病情变化快,且对患者危害严重。临床治疗难度增加,患者痛苦明显,家庭也会因长时间大量的医药费支出而出现经济窘迫,也有的年轻家庭会因此而出现婚姻破裂。对此,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治疗专家乔震宇医生,一再告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在明确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应积极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可能症状并不明显,容易忽略。当病情发展到动脉狭窄或闭塞时,会产生上肢或下肢怕冷、皮肤温度下降、间歇性跛行等血管缺血症状,临床将此阶段称为缺血期(一期),如果此期能给予积极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并积极配合戒烟,患者基本都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肢体可以安然无恙。
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缺血期失治误治,病情发展导致跛行加重,足部皮肤苍白,甚则变成了紫红色,疼痛加剧而夜不能寐,临床称为“夜间静息痛”,静息痛的出现,标致着脉管炎已经进入严重肢体缺血期即:营养障碍期(二期)。此期动脉不仅发生闭塞,而且侧支循环也受到破坏,缺血程度大于90%,属于重度缺血期,患者足部溃烂、坏死有可能随时发生。此期如果能尽快住院并接受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仍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乔震宇医生统计200余例Ⅱ期脉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均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有效地为所有患者保全了肢体。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死期(三期),最大特点就是足趾或手指等出现溃烂坏死,伴剧烈疼痛。20年前绝大多数坏死期脉管炎患者会遭遇截肢,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三期患者截肢率有所下降。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创创面修复科,近十年治疗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死期(三期)患者,有高达80%以上的患者避免了截肢手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死期只要不是所有足趾都溃烂,采用乔震宇医生独创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方法,标本兼治,能迅速改善肢体供血缓解疼痛并保全患肢,使肢体逐渐得到康复。 因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一定要树立起与疾病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疗效治疗,选择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就能获得有效治疗,保全肢体仍有希望。
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 主治医师
科室咨询电话:0377-62222919
本文是乔震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