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后的再栓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烟历史。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侵犯肢体,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和皮肤浅静脉,受累血管呈现血管壁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现进行性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严重者肢端可发生不易愈合的溃疡及坏疽,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或肢体丢失,甚至死亡。
目前,很多医院采取介入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手术治疗即人工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等,其中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重要的且常用的治疗方法。
选择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通过支架或球囊在血管腔内的置入,可以直接将闭塞段的血管开通,能够立竿见影地改善患肢血供,改善患肢缺血、缺氧症状,近期疗效明显。
但是,选择介入手术治疗后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必须要谨慎观察介入治疗后的远期疗效,警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闭塞。
王某,男,36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3年余、夜间静息痛1个月、左足足趾破溃10天。
2011年1月患者在当地三甲医院行“左侧髂外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附血管造影)。
从血管造影图像可以看出,患者术前髂外、股总动脉闭塞,但仍可见股深动脉代偿性增粗,形成明显的侧枝循环;动脉血管支架置入后,可见髂外、股总、股浅动脉增宽并开放。
介入手术治疗10个月后,病情发生反复,左下肢缺血症状较术前明显加重,并出现足趾溃烂。经血管造影复查发现,左侧股浅动脉再次闭塞,原有的侧支循环也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导致患肢严重缺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治疗后血管再闭塞原因有以下几点: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自身动脉炎症性疾病,在动脉内膜存在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的情况下置入支架扩张血管,会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加重,再度发生动脉血管闭塞的可能性极大。
2、人工置入的支架也属血管内异物,支架存在于动脉血管之中,本身又会引起血管内膜炎症反应。
3、临床采用介入支架置入治疗后继发的动脉血栓形成,会导致患肢更加严重的动脉血管闭塞。
4、人工支架置入后,原有闭塞的动脉血管短时间内开放,致使许多已有的侧支动脉血管被破坏或闭塞,一旦血管再闭塞,侧支动脉循环的丧失就会导致患肢缺血更加严重。
由此可见,慎重选择介入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非常重要。 根据临床观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在远期治疗效果上以及治疗的经济费用等多方面均优于介入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主治医师
科室咨询电话:0377-62222919
本文是乔震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