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礼彬 三甲
王礼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疼痛科

疼痛科为多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开展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1364人已读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疼痛疾病,多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两侧同时发病的较少见。发作时多呈闪电样、抽搐样,可自行缓解,说话、刷牙、局部触摸、面部吹风等可诱发疼痛。

临床一般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该病诊断不难,主要根据疼痛部位,发作特征,疼痛特点等多可以确诊。临床上也有少数症状不典型的诊断困难,偶尔也有少数患者误诊为是牙痛进行治疗。 临床鉴别诊断主要与面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牙痛,口腔炎性疼痛等疼痛性疾病相鉴别。

治疗方法较多,一般分为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针灸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及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等。

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癫痫类的药物,常用的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初发者往往效果较好,长时间使用药物后要逐渐加量直至最后疼痛难以控制,效果欠佳,也有一部分患者经药物难以控制需要行其他治疗。

传统的注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叉神经分支的无水酒精注射及酚甘油注射,此类方法主要适合三叉神经的小分支或第二、三支,这些方法优点是治疗简单,风险小,效果好,门诊可以进行,缺点是面部麻木比较厉害,容易复发,少数病人可以引起视觉受损。

近几年开展较多的有微创射频热凝术,该方法治疗效果好,创伤小,费用低,风险小,但也有缺点,术中穿刺要求高,反复测试,适用于第二、第三支及小分支,第一支容易损伤相邻神经导致视力障碍,相关文献报道复发率20%左右。

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血管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有效率高,此类方法具有创伤大,费用高,风险大,易复发等临床特点,影响该技术的广泛开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一种新的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医疗技术应运而生——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该手术操作简单,熟悉射频治疗的医师对该技术较易掌握。具体步骤是影像下定位确定好卵圆孔并做好标记,放入特制的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放入球囊后推入造影剂,影像下可看到造影剂呈梨形扩散,压迫2-3分钟手术结束,拔出穿刺针包扎伤口。整个手术过程半小时左右。

麻醉选择一般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视患者情况而定。如果患者年轻,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好或不愿行全身麻醉者可选择局部麻醉。当然,如果患者害怕疼痛,血压高或不适合局部麻醉者可选择全身麻醉,总之全身麻醉病人毫无痛苦,舒适性更高。

该技术具有综合其他手术的优点,微创,安全,有效,风险小,不易复发。除了术后神经支配区轻度的麻木外目前没有发现其他明显的副作用。

术后包扎伤口,局部麻醉者观察10分钟无不良反应由医护人员送回病房(患者可步行回病房)。全身麻醉的患者待苏醒较好后由医护人员推回病房,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按全身麻醉护理。

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适应症广,对原发性三叉神经三支疼痛都有效,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的局部麻木等,基本不影响术后进食,与传统的其他治疗手段比较,该技术更容易被三叉神经痛患者及家属所接受。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团队具有数千例微创介入手术的处理经验,疼痛科成立十余年来为近千例三叉神经疼痛的患者实施了诊治,包括药物治疗,脉冲射频治疗,无水酒精注射术,射频热凝术及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大大的提高了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对九江及周边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疼痛科的诊疗范围:

1、脊柱源性疼痛:颈椎病;颈椎、胸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小关节疼痛;脊神经疼痛等。

2、病理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蝶腭神经痛等。

3、软组织疼痛:肩周炎;肌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等。

4、骨关节疼痛:肩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髋关节疼痛;踝关节疼痛及其他小关节疼痛。

5、癌性疼痛。

6、其他疼痛:顽固性呃逆;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幻肢痛;残肢痛;缺血性疼痛。

王礼彬
王礼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