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徐瑞荣 三甲
徐瑞荣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病科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1703人已读

患者女

2019-7-30初诊

主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三年

现病史:患者妊娠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减少并于全麻下行剖宫产术,产下一女。后因血小板过低于济宁第一人民医院行骨穿,骨髓形态学检查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全片可见巨核细胞158只,分类25只,其中颗粒巨18只,幼巨5只,裸核2只;血小板散在可见。予地米及IL-11治疗效果不理想,后于齐鲁医院予TPO、升血小板胶囊治疗,PLT升至321*10^9/L。

现患者口服泼尼松及咖啡酸片。

现患者易疲劳,乏力,无出血、便血,易有淤青,无发热,纳可,眠差多梦,二便调。

血常规示:

WBC:10.42*10^9/L

RBC:4.49*10^12/L

HGB:109g/L

PLT:51*10^9/L

(2019-7-30于当地医院)

诊断:ITP

干燥综合征

处方:

中药:止血方

调:青风藤30 鸡血藤30 蒲公英30 茯苓30 鸡内金15 山药15 淡竹叶9芦根30

14付水煎服

中医膏方:升血小板方

调:水牛角粉500 白扁豆300 桃仁300 焦三仙各90 知母300 黄柏300 阿胶300 冰糖300

早晚各一包,温水冲服

复诊前查ANA谱3

2019-8-14复诊

病史同前,现患者自觉上火较前加重,无明显出血倾向,四肢极少出血点,纳一般,眠差,大便不成形,肠鸣。

血常规:

WBC:8.9*10^9/L

RBC:4.3*10^12/L

HGB:104g/L

PLT:38*10^9/L

(2019-8-13于当地医院)

ANA谱3:

干燥综合征抗体:2+

抗Robert52抗体 :3+

抗低分子核糖蛋白:1+

处方:

中药:

地锦草15 女贞子15 仙鹤草30 白茅根30 陈皮9薏苡仁30 砂仁9金银花30 连翘15紫花地丁9蒲公英30 菊花9焦三仙各15

14付水煎服

疾病科普: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产科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合并症,妊娠期的发病率为1‰~3‰,如果诊断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产时、产后大出血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妊娠可导致ITP病情恶化,或使处于缓解期的患者病情加重,原因为雌激素具有抑制血小板生成,促进血小板破坏的作用。

临床表现

妊娠合并ITP多为慢性型,表现多为常规检查发现的无症状性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可有轻微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点、青紫、淤斑等。脾脏可有肿大。

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

发作期血小板计数减少,孕期反复出现血小板计数<100×10^9/L,如不治疗,多数会随孕周进行性降低。

2.血小板形态及功能

外周血小板形态可有改变,如体积增大,形态特殊,颗粒减少,染色过深。

3.骨髓检查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急性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慢性型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但两型均呈现血小板成型型巨核细胞减少。

4.血小板抗体

约80%的患者可测到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GP2b/3a抗体),及相关补体(PAC3)阳性。

诊断

临床上根据本病的出血症状、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成熟障碍、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阳性,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为本病的主要诊断标准。1986年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为: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少。

2.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具备下列5项中任何一项者: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切脾治疗有效;③血小板相关IgG增多;④血小板相关C3增多。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治疗

一般不必终止妊娠,只有当严重血小板减少未获缓解,在妊娠12周前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需考虑终止妊娠。根据患者的孕期和血小板减少程度,可应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球蛋白。治疗无效并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可在中孕期行脾切除术。不主张输注血小板,只有在血小板重度减低且有出血倾向,为防止重要脏器出血(如脑出血),或分娩时,才输注血小板。分娩有特殊的危险,包括:分娩时出血或手术中出血,需提升血小板到相对安全的范围,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患者日常护理:

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注意观察尿、便颜色、性状、皮肤紫癜、瘀斑情况;出现头痛、视物 模糊、喷射性呕吐等立即报告医生,警惕颅内出血。

3.严密监护胎儿宫内情况:嘱产妇按时产检,教会自数胎动的方法,孕32周后,至少1 次/周NST检查,住院后建议1~2次/d NST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4.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教会孕妇预防外伤的措施以及如何配合治疗护 理,减轻恐惧和焦虑心理。

5.分娩期护理:

(1)分娩方式的选择,原则上以阴道分娩为主;胎儿可能有血小板减少,经阴道分娩有发 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如有剖宫产指征时(产妇血小板<50×109/L,有出血倾向、有脾切除史), 做好术前准备。

(2)当患者血小板<50×10^9/L时,于宫颈完全扩张或剖宫产术中可静脉滴注新鲜血或血 小板悬液。阴道分娩应缩短产程及避免阴道助产。

6.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留脐血检查血小板、血小板抗体及血常规。观察新生 儿有无出血倾向,并动态观察新生儿血小板是否减少。ITP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证,但母乳 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是否母乳喂养应视母亲病情及新生儿血小板计数而定。

7.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鼓励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刺激、无 渣,勿食用粗糙及需要费力咀嚼的食物,以免引起口腔黏膜及胃肠道出血,有消化道出血时 应禁食。

(2)活动与休息指导:保证适当休息,不做剧烈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急性发作时卧床 休息,保证充足及良好的睡眠,出血严重时绝对卧床休息。

(3)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病因与特征;正确认识出血表现;消除诱发 因素,如粗硬食物、病毒感染、过度疲劳、突然外伤等。教会孕妇和家属处理突发出血的应急 方法,以及如何与医疗机构取得联系。

(4)复诊指导:建议产后到内科进一步随诊、治疗,产后42日母婴到医院复查。

徐瑞荣
徐瑞荣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