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博 三甲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颈部肿物鉴别——颈侧区肿块

7147人已读

一、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是颈侧区最常见的先天性囊肿。关于其发生与来源。

特点:鳃裂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0~50岁患者。鳃裂囊肿可发生于第1~4鳃裂,临床上最常见的多为第二鳃裂来源的囊肿。

第二鳃裂囊肿好发于颈上部、胸锁乳突肌上1/3的深面及前缘,与舌骨平齐。囊肿表面光滑,有时呈分叶状。肿块大小不定,生长缓慢,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由于囊壁组织中含有淋巴结样组织,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囊肿可以骤然增大,自感不适。若有继发感染,可伴有疼痛,并放射至耳部与腮腺区。触诊时肿块质软,有波动感,但无搏动,或由于囊壁增厚而呈面团样质地。

囊肿的衬里上皮有复层鳞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不同的上皮形成的囊内容物不同。单纯鳞状上皮细胞内衬的囊壁,其穿刺内容物为水样、乳糜状的不透明液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衬的囊壁,其内容物是浓厚、透明的黏液性液体。两种形态的上皮同时存在时,其内容物则为多样化。

鳃裂囊肿穿破后形成鳃裂瘘。

鉴别诊断:1,颈动脉体瘤:临床上不多见,与鳃裂囊肿发生的部位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其质地较鳃裂囊肿稍硬,界限较其清楚,可扪及搏动、震颤,可听到杂音。

2,囊状水瘤:常见于婴幼儿,肿块较鳃裂囊肿要大,穿刺内容物为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此特点可与鳃裂囊肿相鉴别。

3,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颈侧区的海绵状血管瘤有时易与鳃裂囊肿混淆,浅表位置者表面皮肤呈蓝色,位置深在时无色泽变化,但血管瘤多有压缩性,或可扪及静脉结石,低头时肿瘤增大等特点。穿刺为血液,此为最重要的鉴别点。

处理:手术治疗。术毕应置引流条,防止术后肿胀压迫气管、食道。

二、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特点:本病不多见,好发于20~50岁成人,无性别差异。主要临床表现有:①多年的颈侧区肿物,生长缓慢;②肿物位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呈卵圆形;③瘤体附着于颈动脉鞘,故只能左右移动,不能上下移动;④压迫颈总动脉后肿物可缩小;⑤肿物有传导性搏动,无扩张性搏动,有的可听到血管杂音;⑥位置深在时可在患侧咽部出现突起,触诊可摸到肿块;⑦颈动脉造影可见颈动脉分叉处增宽、充盈缺损或肿瘤本身有造影剂充盈;⑧活体组织检查时极易出血;⑨压迫舌下、迷走或交感神经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⑩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晕、无力、心跳减慢及血压下降等颈动脉窦综合征的症状。

鉴别诊断:主要应与颈部神经鞘瘤相鉴别,颈部神经鞘瘤多发生于交感或迷走神经。肿瘤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霍纳氏综合征的表现。

WDM54(W}3B1WB[E]9F4_80R.png

处理:手术治疗。术前应作颈动脉压迫试验,如压迫30~60分钟,2~3次/日,患者无患侧脑缺血现象,即可手术切除肿瘤。双侧颈动脉体瘤可分期手术。

三、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瘤,来源于神经鞘。25%的神经鞘瘤出现于头颈部。颈部神经鞘瘤多来自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

特点:多见于中年人,一般病程较长。肿瘤常位于颈前三角区。表现为单个椭圆形肿块、质地韧、境界清楚。肿瘤可沿神经长轴侧向移动,但不能沿神经长轴上下活动。来自交感或迷走神经的肿瘤可自后侧将颈动脉推向表浅移位,故在肿瘤表面可见动脉搏动,易误诊为动脉瘤,但听诊无杂音。肿瘤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霍纳氏综合征,患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轻度眼球内陷、睑裂张开不全、面颈部潮红、出汗少或无汗等症状;压迫迷走神经则产生刺激性咳嗽。肿瘤越大越容易发生黏液性变,发生黏液性变后,其质地如囊肿,穿刺时可抽出血样液体,但不凝结是其特点。

鉴别:主要与颈动脉体瘤相鉴别。

处理:主张手术切除或摘除术。

四、囊状水瘤

囊状水瘤又称囊肿型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

特点:好发于儿童,病变可发生在颅底至纵隔之间的任何部位,常见于颈侧区。可以是单囊,也可呈多囊性病变。一般无显著症状,当持续增大或继发感染时,可压迫气管、食道发生吞咽、呼吸障碍。触诊时质地柔软,可有波动感。穿刺可见淡黄色液体,摇动其液体可见较多的泡沫,此现象是由于液体内含有较多脂肪成份的缘故。肿瘤大小不一,表面皮肤色泽正常,体位移动试验阴性。

鉴别诊断:应与鳃裂囊肿、颈侧区血管瘤相鉴别。

处理:手术治疗。

五、颈动脉瘤

颈动脉瘤与颈动脉体瘤不同,系由血管腔局部扩大、瘤壁由动脉壁构成的真性动脉瘤。

特点:本病不多见。据王雅娴(1986)报道:发病年龄在24~55岁之间。临床表现为颈侧区无痛性肿块,表面光滑,呈球形或椭圆形。其质韧并富有弹性,有明显的搏动,按之可感到膨胀性搏动向四周摊开,听诊可闻及响度不等、间断出现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压迫颈动脉近心端,搏动、杂音消失,瘤体明显缩小。如压迫其远心端,以上症状可加重。

患者常有头晕、头疼、声音嘶哑、反应性咳嗽、吞咽障碍、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和营养障碍表现。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颈部淋巴管瘤、神经鞘瘤以及颈动脉体瘤相鉴别。

颈部淋巴管流质地柔软,多为先天性,常见于年幼患者,与血管无直接关系。颈部神经源性肿瘤听诊无杂音,扪诊无搏动,常表现有霍纳氏综合征的表现。压迫血管的近、远心端,瘤体大小无变化。

颈动脉体瘤虽也表现有搏动,按之有膨胀感,听之有血管杂音,但均不如颈动脉瘤那样强烈。压迫颈动脉近心端,瘤体也可缩小,但不显著,压紧肿块不能使之排空。

处理:如疑为颈动脉瘤,勿轻易行穿刺检查。其治疗同颈动脉体瘤。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魏博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