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志军 三甲
张志军 副主任医师
山西白求恩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悸!卒中!可能都是房颤惹的祸!

1830人已读

来源:山西白求恩医院 心内科 张志军

健康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多次,如果心脏的律动失去规律,生命必将受到威胁。心跳为何会“失控”?其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导致“失控”原因之一。目前房颤已成为“高大上”的疾病。

“高”是指患病率高,我国患者人数达1000万以上;

“大”是指危害大,它会增加脑卒中和死亡风险,还会使心衰风险增加;

“上”是指患病人数有快速上升的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中,将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还会不断增加。

什么是房颤?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是从窦房结开始的,窦房结发出节律规整的电激动(60-100次/分)并依次通过心房、房室结传至心室,使整个心脏规律协调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的心脏节律是由窦房结发出规律性的电活动,经过房室结传导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规律性的有序收缩与舒张。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为心跳规整。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

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整,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分, 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 但是心室率( 心率) 仍然可达到100160/分,不仅比正常窦性心率快得多,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为心跳不规整,而且频率较快。

研究表明,我国房颤病人约1000万人, 成年人的房颤患病率从1~6%不等,而且随年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急剧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甚至已经达到10%。

房颤的原因有哪些?

房颤相关的疾病或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合并其它类型心律失常、酗酒或嗜酒、长期精神紧张、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

但是6%~15%的房颤患者临床检查未发现任何已知的基础心脏疾病,也无其他常见触发房颤的原因,这种房颤又被称为特发性房颤。

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心悸——感到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

体力疲乏或者容易感到疲劳

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诱发或加重并存心脏疾患的症状,如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特别提醒——

虽然一些房颤患者可能完全没有或者仅有轻微的不适症状,但房颤的潜在危害——血栓栓塞并发症却仍然存在!

房颤有哪些类型?

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以及对复律治疗的反应,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初发房颤——既往无房颤病史,初次发现的房颤

阵发性房颤——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48小时

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

长程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

如何诊断房颤?

房颤的诊断并不困难,房颤发作时的心电图就是确诊的依据。如果发作时间短暂、频繁者可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

房颤的危害是什么?

▲血栓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所在!

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所以,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17倍。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抗凝状态下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3%,至少35%的患者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脑卒中。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一定的死亡率,而且现阶段尚缺乏特效的治疗。

▲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衰或年龄超过75岁等。

▲心率快和节律不整齐可使病人感到心悸,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

▲房颤本身即可增加死亡率(是健康人群的2)

因此,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心律失常!

房颤治疗目标是什么?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

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并且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是治本之策。

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标之策。

预防房颤的血栓栓塞或卒中并发症,是防后果之策。

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有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这类药物主要有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索他洛尔(商品名:施太可)、普罗帕酮(商品名:悦复隆、心律平)、莫雷西嗪等,转复窦性心律的药物长期服用副作用明显甚或增加死亡率,且长期治疗的成功率至多仅为50%左右;

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这类药物主要有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钙离子拮抗剂(如合心爽)等,控制心室率可以改善症状但是不改善预后,而且由于房颤依然存在故无法避免血栓栓塞的风险;

对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华法林,但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是需要经常抽血化验以减少抗凝治疗过度导致出血或抗凝不足导致失去预防作用的风险。故目前出现了一些新型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电复律治疗:是通过直流电电击的方法,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优点是转复成功率高,缺点是需要住院治疗而且不具有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这种手术在国内外较大的心脏中心已开展数年。相对传统的药物治疗而言,这种手术属微创,且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左心耳封堵术: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血栓栓塞的风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也可进行房颤心外膜消融以及在左心耳切除术。

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度、药物、应激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仍多可持续存在。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

研究表明,房颤触发灶大多起源于肺静脉,少数可能来自肺静脉外的一些位点,因此隔离肺静脉的心电活动可治疗房颤。导管消融作用于心肌时可以截断传导通路。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森林大火时拔除树木和野草而制作的隔离带。沿肺静脉开口周围或邻近的左心房壁通过消融组成隔离带,将房颤病灶隔离开来,使之不能向整个心脏传导而达到治疗目的。经过这种消融治疗,多数房颤可以消失。

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成功率如何?

单次消融3个月后约70-80%的阵发性房颤和60-70%的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经第二次或第三次消融后成功率可达90%

具体诊疗方案,需具体评估。

专家介绍及门诊时间:https://www.sxbqeh.com.cn/Article/view/id/3664.html

出诊时间:张志军主任门诊时间如下:周一上午(心律失常及房颤门诊)周三下午(心律失常及房颤门诊)周五上午(心内科门诊)(必要时门诊调整,具体可见山西健康app、好大夫网站)


pdf_link
张志军
张志军 副主任医师
山西白求恩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