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理荣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精神病人的好与坏生与死常决定于父母的一念间

发表者:杨理荣 人已读

我们常说精神病人“败也家庭、成也家庭”,意思是说精神发病或复发或康复都与家庭因素有很大关系,如父母关系不好,整天吵嘴甚至整天打架,或者对孩子苛刻、挑剔等,可能成为发病的家庭因素;有的孩子精神治疗好转后,不督促服药,不协助心理康复,很快复发。有的父母对于孩子发病后,经常说想死,但又见孩怕死,就误以为孩子是不会自杀的,从而放松管理而会导致严重后果。某天孩子真的自杀了才后悔。有严重自杀企图的病人由于自身拒抗住院,家属也不敢将其强制住院而自杀成功的事件非常普遍。精神病人,特别是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非常易发生自杀。抑郁症病人一旦出现:“人活着没有意思”时危险就已经存在了。开始可以偶然出现想死的念头,以后可能会经常出现,以致到自杀想法越来越坚定。开始几年可以在他的思想里反复出现,反复克制,常有想死但又有各种疑虑,如怕自杀不成功会更痛苦啦!会影响到家人啦等等。有的有自杀企图不会暴露,以致发生了自杀,家人深感震惊或意想不到。一旦内心“坚定”自杀时就会成为坚定自杀者,就有可能毫不犹豫地采取坚定的自杀行为。有的在自杀前会做精心筹划,有的则突然视环境情况自杀,这种自杀也是在病人的一念间。一旦成为坚定自杀者自杀就很难防范。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说要自杀的人是开玩笑,家长的忽视是致命的、不可挽回的。

以下我们各举一些例子说明吧,以引起父母的重视。

一位邻居的亲戚,母亲带着27岁的患精神分裂症的儿子,从乡下来看病,由于患者患病时间较久,反复住院治疗效果仍不好,主要是幻觉、妄想,脾气暴躁,常打骂母亲,主要是认为母亲是坏人,要害他,所以对母亲很仇视,多次声称要杀死母亲,鉴于这种情况,医师强烈建议给患者住院治疗。但母亲担心他住院不习惯,下不了决心给他住院,就带患者回去了。一周后邻居告知:患者开煤气引爆,母子俩人一起遇难了,租房厨房也炸坏了。还有一位抑郁症患者,患病10年,发病时经常诉要自杀,还跪求父母让他去死,折磨得父母实在受不了,父母见他常说想死而没有自杀,在他说要去死时就与他赌气说:你就去死吧!虽然多次这样,父母就以为他只是口头说而不敢真的去死。患者也常上网查找哪里可以治疗他的病,当了解到某医院可做微创手术治疗抑郁症时,坚决要求父母准许他去做手术,在经过询问后医师回答说可以考虑手术,但父母仍有一点顾虑,说要回去考虑一下。第5天其母告诉医师说孩子跳楼自杀了。

也有一些家属在一念间挽救了病人,避免了严重的不良后果的例子:

某病人,患精神病15年,反复住院治疗仍不能控制病情,对家人态度凶恶,经常打骂父母,有时整晚吵闹,使家人、邻居不得安宁。家人无计可施,最后,父母与亲友商量决定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算了(笔者注:这种做法既不人道,更是违法的,亦对社会极为有害,因为一旦患者发生危害社会行为家长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幸好,在准备实施流放前听说精神病可以手术治疗,家人就毫不犹豫地去做了微创手术,现己11年未再发作过。手术出院后1个月就去打工,一直上班,每月工资稳定在4500元。另一病人,发病22年,住院至少30次,发病时常自言自语,说父母是他的仇敌,多次说要砍死父母。一次父亲发现他捉住鸟笼中的一只鸟,用菜刀将鸟剁得很碎,一边剁一边比喻这是父亲,并说我要:“剁碎你,剁碎你……”。父亲看到听到后感觉背梁骨在发麻,立即就将孩子送到医院,后接受了微创手术。现也有9年未再发过病,也在上班。


家长如何避免一念间导致悲剧事件发生呢?

首先是要有一定的精神医学知识,要基本能观察孩子有哪些表现是不正常的,以便及时咨询,不要把明显不正常的表现还以为是正常的,这样就有可能避免漏诊漏治,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干预。

其次,是要平时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否正常,要善于观察孩的情绪,是否有问题,如忧郁时常常是对事物的兴趣减少,经常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或说些消极的话等。一旦发现有异常不要指责、训斥、挖苦、讽刺孩子,而是要安慰、鼓励或减缓压力等。

第三,毫不犹豫地、及时咨询或就医与治疗。一旦明确是异常就要干预,这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治疗一定要规范和系统。规范和系统治疗主要是指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的时间不能太短。服药必须要遵循“足量足疗程”。有的家长生怕孩子服药多,总是千方百计减少药量,怕副任用,怕服药伤肝啦等等或者只服中药。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非常有害的。往往就是这样才造成慢性迁延不愈。当然,精神病总的趋是向慢性进行性发展,如果规范治疗可减缓向慢性过程的发展。往往是过多的顾虑或一念间的犹豫就延误了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需要住院就要毫不犹豫地住院,需要采取什么治疗方式就毫不犹豫地采取什么方式,有时一念间的犹豫就错失时机,酿成严重后果。

第四,一旦发现孩子有伤人杀人自杀念头,一定要高度警惕,毫不犹豫地采取得力措施,不要过多的顾虑,甚至是“机不可失,机不再来”。往往是一念间的耽搁而延误了处置的时机,导致伤人杀人或自杀。

第五,旁人特别是一些所谓的“权威”,如患者的重要亲友、老师甚至不是精神科医师的其他医师,常会凭自己的不正确的判断劝阻或阻拦家属不要服药或不要住院等,是非常有害的。非专业医师不一定真正和全面了解精神病,提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总之,局外人不要错误地干预家属所采取的医疗措施。

第六,宁愿把问题看重一些,防范充足一些,而不能掉以轻心,甚至不当回事。病人称要自杀或要杀人,我们宁愿信有其“有”而不是信其“无”。他们表露出这些念头绝不能不当回事。他们不会与你开玩笑,而是真实流露,更不要认为是在说着玩的。他们的自杀、杀人的想法的流露是一种警讯,我们必须要重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也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因一念间的疏忽而酿成千古恨。

需要说明的是,就当今医疗技术而言,消除自杀、杀人暴力攻击行为见效最快的治疗就是微创手术,手术后麻醉一清醒,上述症状即可消失;就药物来说消除抑郁自杀念头最快是氯胺酮喷鼻剂,半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可生效,但目前还没上市,这种药其实是一种毒品,所以不能反复用。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 杨理荣

特别说明:需要进一步咨询或拟来治疗的,请务必在来之前与本人联系,因为预约床位,术前检查和术后康复均由本人负责,可打以下电话:

咨询电话:021-3880451822152(住院)或22197(门诊);非上班时间或单位电话找不到时最好通过好大夫电话联系,好大夫电话基本可随时联系。




本文是杨理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