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蔡迟 三甲
蔡迟 副主任医师
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新方法-射频消融

4746人已读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疾病,分为非梗阻性和梗阻性(HOCM)。HOCM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劳力型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心力衰竭、猝死,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左室流出道压差≥50mmHg是猝死的高危因素。

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是缓解症状和预防猝死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尽管很多患者接受了充分的药物治疗,但仍不能明显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和改善症状,此时推荐非药物治疗。

目前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1、开胸外科切除肥厚心肌,该治疗方法效果确切,但手术创伤大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恢复时间长;2、经冠脉血管化学消融,需要有合适的冠脉血管滋养肥厚心肌,但约有15%患者无理想的冠脉血管而不能选用此项治疗,且潜在心动过缓并发症高;3、植入双腔起搏器,这种方法降压效果稍差,更适合于同时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且肥厚的心肌仍会缓慢生长,而上述方法并不适合再次手术。因此,上述所述的不利因素均限制了这些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

目前,经导管局部肥厚心肌射频消融以其安全、有效、微创、可重复的特点逐渐成为HOCM优选的治疗。该方法在心内超声指引下,直视导致梗阻的肥厚心肌,应用射频能量进行局部消融,致使心肌变薄从而降低梗阻。由于其微创的特征,可以解决患者二次消除肥厚心肌的安全性顾虑。此外,术中消融导管可精准测定心脏传导系统,避免消融过程中损伤传导系统,降低心动过缓并发症的发生。总之,肥厚心肌的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精准定位、不受靶血管限制、效果显著及降低传导系统损伤等并发症的技术优势。我们团队在2015年已使用心肌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心肌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

附我们最近做的一例病例:

患者为49岁,男性,主诉“胸闷10年余,反复黑曚2年”入院。局麻下,经股静脉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术前查UCG示室间隔增厚,最厚处24mm,其中左室流出道压差77mmHg(规范药物治疗后)(见图1)。术后48小时复查UCG:室间隔最厚处23mm,其中左室流出道压差降为正常(16mmHg)(见图2)。患者术后病情平稳,自觉胸闷症状较前好转。术前憋气胸闷症状消失,患者于术后48小时出院。

术前echo.jpg

图1.患者术前心脏超声示左室流出道压差77mmHg。

术后echo.jpg

图2.患者术后经胸心脏超声测压显示,梗阻明显缓解,左室流出道压差仅16mmH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蔡迟
蔡迟 副主任医师
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