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部手术后病人怎样才能快速出院?—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胸部手术后其呼吸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的肺活量降低,最大通气量下降,残气量增高。由于剩余肺组织肺泡毛细血管结构发生变化,氧气交换效率降低,加之患者伤口疼痛和瘢痕组织形成,膈肌活动幅度和肺的顺应性将出现明显下降。这些因素容易使病人发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几年,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正在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从各个学科单独发展及治疗疾病,走向“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是降低应激或减少创伤,而关键是降低围手术期外科相关并发症,微创外科的兴起已大大降低治疗自身带来的创伤,而患者因年龄或伴随疾病的增加使患者自身原因导致的并发症在增加。因此,相关研究显示,有效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加强呼吸道护理和康复训练,将对患者的康复和呼吸功能恢复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为了促进胸部手术后病人的恢复,使病人快速出院恢复工作与正常生活,我们采取了以下快速康复方法:
1. 镇痛:
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术后疼痛使肺癌术后患者不敢用力呼吸和咳嗽,影响排痰和肺扩张,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的概率。充分的镇痛降低患者术后负性情绪,为患者早期可以下床活动创造条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2. 早期恢复经口进食:
传统观念认为肛门排气表明肠道功能恢复。早期经口进食可增加机体对能量及蛋白的摄人,同时还能降低手术对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全麻患者清醒后2~4 h开始可以进食清流质,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具体情况,遵循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过渡到恢复普通饮食。
3. 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有效的措施,术后长期卧床可导致肌肉萎缩、退化,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6 h后可在床上活动,术后第1-3天在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下加强上肢及下床活动。
4. 术前及术后的呼吸康复训练:
(1)腹式呼吸:患者取舒适体位,两手分别放于胸部及腹部,用鼻吸气,吸气时腹部外凸,保持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收,最大程度呼出气体,呼吸频率保持为 7-8 次/ min,每次训练5min,2次/天。
(2)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用鼻吸气,呼气时收拢嘴呈吹口哨状,将气体经缩窄口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1∶2,每次持续训练5min,2次/天。
(3)有效咳嗽训练: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使声门紧闭、膈肌抬高,然后用力咳嗽,使声门打开,将 气体、液体排出。起始训练可反复练习数次,直至患者完全掌握方法,持续训练5min/次,2次/天。
5. 上肢康复锻炼: 每日至少3次,3~5min/次,具体如下:
①术后清醒后可做手部运动:五指同时屈伸,握拳;
②术后第1天开始做肘部屈伸运动:患侧手刷牙,洗脸,持碗、杯等一些力所 能及的事情;
③术后第2天开始做肘部抬高运动:可做梳头动作,颈部不要倾斜,保持自然姿势;
④术后第3天开始做上臂上抬运动:用健侧手托住患侧 的肘部,缓慢进行,以不感觉剧烈疼痛为度,注意保 护伤口不受过度牵拉;
⑤术后第4天开始做肩部运动:在健侧手协助下,逐渐将患侧手越过头顶,触摸到对侧耳朵,颈部不要倾斜,保持自然姿势; 术后第五天开始综合运动:双手左右摆动,双肘在面前 开合做煽动臂部运动,双上肢交替上举,双手十指 在枕后叠加,幅度逐渐增大。
根据国际上先进的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对胸部手术后的病人进行以上处理和康复训练,将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肺组织的生理功能,维持患者的正常供氧需求,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是陈晓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