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傅品祥
傅品祥 副主任医师
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 结核科

肺结核病的防护

4077人已读

肺结核病的防护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全球约1/3的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据2011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感染人数多,全国有5.5亿人口感染;发病人数多,有活动性肺结核约50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约150万人;每年新发结核病人约100万;死亡人数多,每年约有5万人死于结核病,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一人死亡,且四分之三的肺结核患者为最具劳动能力的青壮年。所以做好其消毒隔离防护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消毒隔离的目的是应用消毒隔离预防技术,阻止飞沫的产生,降低空气中飞沫的浓度,降低人们暴露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几率,防止空气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控制结核感染的发生。那么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


传染源主要是长期排菌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即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 传播方式是通过近距离的空气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也可传播。


(1)空气飞沫传播

开放型肺结核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把含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喷入空气中,小的飞沫水分很快蒸发,形成以结核分枝杆菌为核心的飞沫核飘浮在空气中;大的飞沫落在地面上,或将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吐在地上,干燥后结核分枝杆菌附着于粉尘上,随尘埃在空中飞扬,吸入空气中带菌的尘粒和带菌的飞沫造成感染。

(2)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食物偶可经肠壁淋巴滤泡形成感染;饮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牛奶亦可引起感染。

(3)其他途径

通过皮肤伤口接触及母婴垂直传播也可引起感染,但发生机会很少。

肺结核病除了感染性疾病传播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外,感染后是否发病,还取决与机体的免疫力。

所以,对高危人群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小儿、老人等,除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外,还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减少发病。1岁以内特别是出生时接种卡介苗,预防婴儿和儿童肺外血源播散性结核效果可达80%。


要怎样做才能减少患者的传染性?


主要是空气消毒。由于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肺结核又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非常少,加之结核杆菌在体外抵抗力强,在尘埃中可存活6-8个月,对物理和化学的消毒和灭菌方法也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乙醇和湿热敏感,70%乙醇2分钟、湿热62-65℃15分钟或煮沸即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另外,结核分枝杆菌对光照和紫外线照射也非常敏感,烈日下曝晒2~7小时就可以被杀死。因此空气消毒非常重要。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发病人数也较多,不可能所有病人都住院治疗;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肺结核病人是在各级结防机构实行DOTS(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没有住院治疗,家庭防护可以保护患者家庭成员及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如同事、同学、周围邻居等。我下面讲讲如何进行家庭隔离防护。


(1)患者应与家人分室居住,这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痰菌阳性和化疗初期(2个月内)或家中有小孩及老人的。

(2)患者的居室要有良好的通风,并保持空气流通,即使是冬季也应开门窗通风,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防止感冒,有条件者房间每周消毒1-2次。

(3)患者不要与家人面对面高声说话、唱歌,不要随地吐痰,痰应吐入带盖的并装有消毒液的容器内,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纸遮住口鼻,尽量少外出,少接触人。

(4)患者的用物也应与家人分开。如被服、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2-4小时,食具、茶具、毛巾等应尽量定期煮沸消毒。每次15-30分钟。

(5)患者及家人都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并督促患者每日服药,坚持持续治疗,不要中断,这样才能减少传染源,达到减少传播的目的。

(6)在家隔离的时间也要视化疗效果而定,有条件查痰者,根据查痰结果而定,转阴即可解除隔离,恢复正常生活;无条件者,一般规则化疗2个月后,其传染性已明显降低,加上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就可解除隔离。


口罩的佩戴


1.患者佩戴: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即排菌患者),应主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咳嗽、大声说话时将结核菌传播给他人。


2.接触者佩戴:接触、照料肺结核患者的接触者,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程度选择佩戴N95或更高安全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


傅品祥
傅品祥 副主任医师
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 结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