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心脏日|呵护心脏,从现在开始!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作为一名心脏科的医生,我准备从局部和整体这两个角度,来谈一下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脏这样一个话题。
从局部来说,我们的心脏可以大概分为心肌、血管、瓣膜还有传导系统。首先谈一下心肌。心脏实际上主要是一块肌肉组织,对于肌肉组织来讲,伤害到他的主要是血压的升高,理化因素的刺激,还有就是一些自发的心肌的疾病。血压升高以后,心脏向动脉内射血会受到比较大的阻力,这个时候会使心肌变得肥厚,心肌肥厚不是无限制的,当心肌肥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慢慢的心肌就又会变薄,心脏会变大,就会造成高血压性心脏病,进而引起心力衰竭。
从理化因素上来说,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酒精性心肌病。如果每天饮酒超过50克到100克(白酒或者相当量的其他酒),连续超过5-10年,就会对心肌造成一定的损伤,会使心肌变薄,心脏变大,进而引发心力衰竭,所以说对于我们心脏来说,饮酒是不能够超量的,如果不饮酒其实是最好的。
第二种,常见的理化因素,主要是药物,尤其是化疗药,因为现在的肿瘤发病率是越来越高,接受化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化疗药物会影响细胞的增殖、分裂,对于心肌就会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所以说化疗的这部分病人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心脏的问题的出现,所以说对于化疗的患者,我们往往要关注一下心肌的一些情况。
还有一部分不太常见的其实就是感染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后,两周到一个月的时候,有个别的患者会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也是一种损伤,所以对于我们广大患者群来说,还是要保暖,尽量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自发的心肌疾病,防范起来相对比较难,比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或者是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等等,遗传因素或者先天的一些因素比较多,防范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更多的还是做好优生优育工作。
其次,谈一下血管。心脏表面走形有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给心肌供血的,我们知道人体的各个脏器正常运转都是要有血液供应的,那么心脏同样也需要血液供应,那心脏的血液供应就来自于冠状动脉,那么冠状动脉最主要的一个病变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说的冠状动脉斑块、狭窄,或者是堵塞、闭塞,在临床上,主要是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者猝死,如何能够延缓或者是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呢?
这是我们临床上一直在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医学上认为,有效的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或者是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戒烟,限酒,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适量运动,饮食结构要合理,情绪的稳定,体重的控制以及按医生指导用药。
我们要求高血压患者,血压小于140/10mmHg,对于糖尿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空腹血糖小于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1mmol/L。对于血脂来说,如果没有冠心病,那么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6mmol/L,如果是明确的冠心病的病人,比方说心绞痛,心肌梗死,放过支架或者做过冠脉搭桥的,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8mmol/L,甚至要求会更低。
对于饮酒,我们要求白酒每天小于25克,啤酒小于250克,红酒小于100克。对于体重,比较简单的方法,我们是用身高减105,就是目标体重的公斤数;如果是相对科学一点的话,我们可以算体重指数,就是用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的单位是千克,身高的单位是米,一般要求是在18-24,这个范围里边是比较合适的;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腰围,我们一般要求男性的腰围小于90厘米,也就是2尺7,女性的腰围小于85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小于2尺5。那么对于运动,到底应该是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一般我们要求做有氧运动,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我们要求活动到微微的出汗,觉得刚刚开始心跳加速,基本上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饮食结构我们也是有要求的,每天食盐应该小于6克到8克,食用油应该小于50-100克,瘦肉小于100克,鸡蛋清1个,碳水化合物小于200-250克,青菜可以维持在500-750克。
第三部分谈一下瓣膜,瓣膜就好像单向的门一样,不停地开和关,保证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瓣膜一旦损害,会造成心力衰竭,对我们的健康危害很大。瓣膜的损害,主要来源于感染,还有年龄的增加,以及先天性瓣膜疾病。感染主要是A组链球菌感染,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在阴暗潮湿环境下生活的时间。年龄因素引起的瓣膜退化,我们没有好的干预措施,但对于先天性的瓣膜疾病,应该做好优生优育。
对于传导系统来说,如何保护好心脏的传导系统同样很重要。心脏的传导系统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命令心脏每分钟跳多少下,维持规律的跳动。传导系统主要的结构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以及浦肯野纤维。这些结构,代表不同层级来指挥或者维持心脏的跳动,就类似我们军队一样,下命令是一级一级的下达,一级一级的去执行,那么如果某一级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导致这个传达的紊乱。对于传导系统的损害,主要的原因有药物,缺血性损伤,还有一些人为因素。那么我们能够有效避免的,主要是避免乱用药物或者是避免过量的应用药物,比方说常用的减慢心率的药物,β受体阻断剂,比如说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等,还有像地尔硫卓等等,这些药物应该避免过量应用。那么缺血性损伤主要是预防或者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我前面已经提到了心脏的供血都来源于冠状动脉,而传导系统也是心脏的一个部分,同样他的血液供应仍然来源于冠状动脉,如果冠状动脉出现了问题,那么传导系统同样的会受到影响。而人为因素的话呢,主要就是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支架术等),或者是外科手术引起的一些损伤,所以建议患者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救治。
心脏出了问题,在人体上一定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疾病,相对应的,也会有一些症状。第1个是高血压,高血压主要会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或者有个别人也会有恶心、呕吐。第2个是冠心病,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那么在早期的时候,主要表现为与活动、劳累或者是情绪激动相关的一些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咽部发紧,牙痛,背痛,肩痛,上腹部疼痛等等,每次这些症状持续5分钟左右,休息一会儿会缓解,往往会被忽视。第3个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主线表现为心慌,心悸,头晕,黑曚,脉搏/心率紊乱等等。第4个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往往是与平卧,或者是活动、劳累有关系。
如果心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涵盖的内容就会比较多,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要达标,烟酒要控制,情绪要稳定,要适量运动,饮食结构要合理,体重要达标,需要社区医生、心脏专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等共同协调管理,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其实保护好我们的心脏,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心态和医务人员的协助,有病早治,无病防病。
最后强调一点,现在网络、媒体非常发达,大家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数量非常多,我认为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要学会甄别信息的真假优劣。各种媒体或者搜索引擎上边的信息,不能简单的作为指导自己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应该把这些信息作为对自身异常症状的提醒或者提示,然后自己适当总结,与医生做好交流、沟通。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正规的媒体或者资讯平台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希望大家都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此文章同时发布在114公众号
本文是张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