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子洲
主治医师
淋病
11714人已读
一、概述
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也称淋病双球菌或淋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性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炎症,部分可引起盆腔、直肠、眼、咽部感染,极少数可经血液播散,产生播散性淋病,引起淋菌性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菌血症等。
淋病是最常见的性病之一,而且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并可导致许多合并症和后遗症,另外,本病可并发或促进感染其它性病,后果严重。耐药菌株(PPNG和N-PPNG)的出现和增多,给本病的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
二、诊断要点
(一) 临床特点
患者有接触传染源历史。多数为性活跃期的中青年,几乎全部有性接触史,尤其是在有性乱行为、嫖客、卖淫人群中发病率最高;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通过患病的母亲产道感染;极少数是接触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或其污染的物品感染;也有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潜伏期多数为2-10天,平均3-5天。淋病临床上可分为单纯性(无合并症)淋病、有合并症淋病和播散性淋病三种,各种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如下:
1.单纯性(无合并症)淋病
(1) 男性急性淋菌性前尿道炎:临床上最常见,开始表现为尿道口红肿,自觉轻度瘙痒、刺痛,有少量稀薄透明粘液流出。以后症状、体征迅速加剧,2天内出现典型化脓性前尿道炎症状,即尿道刺痛,排尿时加剧,排尿困难、尿急、尿频及全身不适,夜间可有阴茎痛性勃起,尿道口红肿加剧和合并包皮龟头炎,尿道分泌物变稠,呈深黄色粘稠脓性。病程第一周最严重,若不治疗,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也可能继发其它合并症。部分患者症状、体征较轻或不典型,类似非淋菌性尿道炎。约20%的患者可无症状,成为带菌者。
(2)女性淋菌性宫颈炎:子宫颈是女性淋病的原发部位,淋球菌首先侵犯宫颈鳞状一柱状上皮交界处的鳞状上皮而发病。多数患者(60%)为无症状带菌者,部分患者症状、体征轻微。典型的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或增多,月经异常,外阴刺痒及烧灼感,偶有下腹部坠痛、隐痛及腰痛,检查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糜烂、触痛和大量黄绿色粘稠脓性分泌物。
(3)女性淋菌性尿道炎:与男性相同,即化脓性尿道炎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排出脓性分泌物,但症状通常比男性轻,也可无症状。
(4)幼女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儿童性病,其传染源多数来自家庭与患病父母密切接触,即接触淋病脓性分泌物或受污染物品感染。与成年女性相比,幼女更易被淋病球菌感染。可在小范围内流行如家庭、幼儿园。表现为弥漫性外阴阴道炎,可有阴道、尿道、外阴红肿、疼痛、尿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部分合并肛门直肠炎。
(5)淋病性肛门直肠炎:主要见于男性同性恋者或有肛交历史的患者,及部分女性淋病患者阴道脓性分泌物感染肛门直肠所致。多数可无临床症状,部分可有肛门瘙痒、灼热感,重者可有里急后重、脓血便、粘液样便、局部疼痛,检查可见局部红肿,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值得注意的是肛交易损伤直肠粘膜,同性恋者(男性)易并发梅毒及各种性病性病毒感染包括HIV病毒,部分可为隐性感染,因此全部淋菌性肛门直肠炎患者应做有关检查。
(6)淋菌性咽炎:主要见于口交者,表现为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有咽干、咽痛、吞咽痛、并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
(7)淋茵性结膜炎:多见于新生儿,是新生儿在分娩时经过感染的产道而受染,出生后2-4天发病,多为双侧;成人少见,多为自身接种所致,单侧多见。表现为眼脸红肿、结膜充血,有大量粘膜稠脓性分泌物。若治疗不及时,可致角膜混浊、浸润、溃疡,甚至穿孔、失明。应注意与新生儿衣原体结膜炎相鉴别。
2、有合并症淋病
自从使用抗菌素以后,淋病的合并症已大为减少,出现合并症,多数是由于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患者体弱,抵抗力低下。有其它内脏疾病,或妊娠期和月经期。月经期内性交行为,可能促进淋球菌急性上行感染,在男性,淋病由前尿道上行感染,蔓延至后尿道,引起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尿道球腺炎及包皮腺炎,临床上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触痛,部分可形成脓肿及会阴坠胀、疼痛不适。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尿液混浊。严重时有发热、畏寒、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反复发作可导致尿道狭窄、输精管狭窄或梗阻,继发不育。在女性,炎症上行感染,可蔓延至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盆腔、肝周,也可波及前庭大腺、尿道旁腺,引起局部炎症或脓肿。临床上出现下腹部隐痛、坠胀、局部压痛、触痛、腰背酸痛、白带和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产生腹膜刺激征和全身症状。反复发作可致输卵管的狭窄或闭塞,导致宫外孕和不孕症。
3、播散性淋病
临床上极少见,约2/3为妇女,多数在月经期发病,月经期性交可能是诱因。另外,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也有发生播散性淋病的报道。淋球菌通过血行播散。发生菌血症、败血症,同时侵犯许多脏器,产生化脓性炎症和相应局部症状,及较严重的全身症状。临床上可表现为关节炎、腱鞘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肝炎及皮疹。皮疹为瘀斑、斑丘疹、水疱、脓疱、或出血性、坏死性病变,常发生在肢体远端。
(二)实验室检查
1、 直接涂片检查
2、 淋球菌培养及生化试验 淋球菌培养是淋病最重要的检查,有确诊意义。
3、 单克隆抗体检测法 使用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查淋球菌抗原,主要有荧光标记和酶标记法,也有人用协同凝集试验(CoA、SPA)检查淋球菌,本检测法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强,特异性高。
4、 基因诊断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探针、连接酶链式反应(LCR)等特殊方法,在DNA分子水平上检测淋球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
5、 药物敏感试验 用于确定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淋球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临测PPNG的流行并指导临床使用青霉素。由于淋球菌的耐药性发展很快,不间断检查淋球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对淋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方法有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改良碘量法。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排除合并其它性病。
2、 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的用药原则,并根据不同的病情,本地区淋球菌耐流行情况,患者的反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案。
3、 对性伴追踪、检查或同时治疗。
4、 治疗后进行随访和复查,以保证治愈,消灭传染源。
5、 对新生儿给予预防性滴眼(1%硝酸银液或红霉素、四环素),防止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或者提倡对孕妇产前进行性病检查。
(二)一般治疗
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劳。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烈性饮料。注意隔离,未治愈前禁止性生活,不与家人同床同浴;污染衣物要煮沸消毒;浴具分开使用;可能污染物品如坐厕可用2%消佳净消毒。保持外阴清洁,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0.1 %新洁尔灭清洗外阴。
(三)治疗方案
淋病治疗的方案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耐药菌株感染比率增加和新药不断开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变化。声称对淋球菌有效,可用于淋病治疗的药物种类繁多,各家报道的治疗方案及其使用的药物和方法差异很大,我们收集90年以来国内报道的文献中单独或联合用于治疗淋病的药物有9大类:
(1)头胞类:头胞三嗪,头孢噻肟(头胞氨噻肟),头孢呋肟,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他啶,拉他头孢,头孢美唑(先锋美他醇),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头孢拉定(先锋酶素Ⅵ),
(2)喹诺酮类:氟嗪酸,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啶酸,培福新(Pefacjne)。
(3)青霉素类: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安西比林),苯唑青霉素(新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克林(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氧哌嗪青霉素,优力新(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淋必清(氨苄青霉素+邻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 克菌(阿莫西林+双氯青霉素)。
(4)大环内脂类: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红霉素,交沙酶素。
(5)四环素类: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
(6)氨基糖甙类:壮观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硫酸小诺霉素,硫酸核糖霉素,乙基西梭霉素。
(7)氯霉素类:甲砜霉素,氯霉素。
(8)利福平类:利福平。
(9)磺胺类及其它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灭滴灵(甲硝唑),三甲氧苄胺嘧啶(TMP)。
另外,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证实对淋球菌敏感率高(大于50%),可用于淋病治疗的药物还有:头孢克肟,头孢唑啉霉素(先锋霉素V)羟苄青霉素,土霉素,麦迪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痢特灵。
实际临床上,淋病的治疗并不需要如此之多的药物,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相比,淋病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我们推荐的治疗方案为:
1、单纯性(无合并症)淋病 包括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肛门直肠炎、咽炎。推荐高效、低毒、耐酶抗生素,使用单次大剂量给药方法,使血药浓度足够杀死淋球菌,使用方便,病人依从性好,用药后24小时临床症状应有明显好转或消失,使用的治疗方案为:
(1) 头孢三嗪:250mg,一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 ,一次肌注,治愈率达98-100%。虽然头孢三嗪和头孢噻肟有敏感性降低和出现耐药菌株的报道,叶顺章等报道头孢三嗪的耐药率为2.6 (2/83),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4.2%(3/83),但仍是目前最理想最有效治疗淋病的药物。本类药物有抗菌力强、耐酶、最小抑菌浓度低、耐受性好、副作用极少的优点,且对软下疳、梅毒有效,但对衣原体、支原体无效,注射部位疼痛是主要的副作用。头孢三嗪慎用于未成熟儿及高胆红素血症婴儿,使用时应做过敏试验,阳性者改用其它方案。近期国外推荐头孢克肟400mg一次口服,也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治疗方法。
(2) 氟嗪酸:400-600mg一次口服;或环丙氟哌酸500mg一次口服;或氟哌酸800mg 一次口服;治愈率达95%-100%。本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高效、口服方便、易吸收、体内分布广等优点,但也有耐药菌株出现的报道,注意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肝肾功能障碍、孕妇及18岁以下少年儿童。虽然它们可用于治疗NGU,但是单次大剂量给药,也许不能清除病菌。
(3) 壮观霉素:2.0g(宫颈炎4 .0g ),一次肌注,治愈率达90-100%。壮观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淋病,特异性很强,副作用少,可用于治疗孕妇、儿童淋病。壮观霉素使用已近20年,虽然已出现耐药菌株,国内有报道壮观霉素耐药率为5.3%,52%的菌株接近耐药水平,个别报道耐药率达20%,但仍是代替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的有效药物。注意本药对淋病性咽炎无效。
(4)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1.0g,一次口服,本药最大的优点是对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梅毒螺旋体、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治疗都有效。具有广谱、高效、菌体内浓度高于血清浓度,且耐酶、耐酸、副作用少的优点。国内有报道治疗淋病治愈率达100%,对衣原体的清除率达100%,治疗有效率达100%,支原体的清除率达63%,治愈率达60%。阿奇霉素是目前唯一单剂量口服就能治愈合并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淋病的有效药物。
2、有全并症淋病
包括男性淋菌性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尿道球腺炎及包皮腺炎,女性淋菌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巢炎、盆腔炎、肝周炎、前庭大腺炎、尿道旁腺炎及淋病性结膜炎。推荐连续给药,以维持血药浓度,直到症状消退,用药时间为3-10天。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头孢三嗪250mg,肌注,每日1次;或壮观霉素2.0g,肌注,每日一次:或氟嗪酸200mg,口服,每日2次。
3、 播散性淋病
包括淋菌性关节炎、腱鞘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肝炎及淋菌性菌血症、败血症。除使用更大剂量的高效抗生素外,给药时间长,最好结合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用药时间为10-28天,另外需请有关专科医生会诊,协助治疗,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头孢三嗪1.0g,12小时静脉注射1次,5天后改为250mg,每日肌注1次,再连用7天;或头孢噻肟1.0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5天后改为1.0g,每日肌注1次,再连用7天。出现脑膜炎或心内膜炎者使用头孢三嗪1-2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淋病性脑膜炎疗程约2周;淋菌性心内膜炎疗程至少4周。
由于使用的药物剂量较大、时间较长,需密切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肌注局部疼痛,静脉注射引起的静脉炎,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和过敏性休克,少见的有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改变,一般可自行消退,部分要停药后恢复正常。
4、 妊娠期淋病
头孢三嗪250mg,一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一次肌注;或壮观霉素4.0g,一次肌注。
5、 儿童淋病
体重45kg以上者按成人方案治疗,体重小于45kg者按下列方案治疗:头孢三嗪25-50mg/kg,一次肌注;或头孢噻肟25mg/kg,肌注,每12小时1次,或壮观霉素40mg/kg,一次肌注。
6、 局部治疗
(1) 淋菌性结膜炎眼部处理:1:10000pp液或洗必泰或生理盐水局部冲洗,每小时冲洗1次,青霉素50000-20000U/ml滴眼,每15分钟一次,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膏涂眼。
(2) 淋菌性咽炎口腔处理:复方硼砂溶液,0.1%雷佛奴尔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漱口。
(3) 外科治疗:包括脓肿抽脓、局部注射药物或切开引流;瘘道搔刮或电灼术;有尿道狭窄时,行尿道扩张术。
(4) 阴道栓剂或经会阴前列腺注射药物治疗,也有成功的报道。
(四)治愈标准
在治疗结束两周后复诊,在无性接触的情况下,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从患部取材,做涂片和培养淋球菌阴性,可判定已治愈。
(五)预后
淋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如发病率最高的单纯性淋病,使用推荐治疗方案治疗,疗效很高,一次性治愈率可达95%以上。只要及时到专科就诊,合理治疗和复查都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也称淋病双球菌或淋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性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炎症,部分可引起盆腔、直肠、眼、咽部感染,极少数可经血液播散,产生播散性淋病,引起淋菌性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菌血症等。
淋病是最常见的性病之一,而且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并可导致许多合并症和后遗症,另外,本病可并发或促进感染其它性病,后果严重。耐药菌株(PPNG和N-PPNG)的出现和增多,给本病的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
二、诊断要点
(一) 临床特点
患者有接触传染源历史。多数为性活跃期的中青年,几乎全部有性接触史,尤其是在有性乱行为、嫖客、卖淫人群中发病率最高;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通过患病的母亲产道感染;极少数是接触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或其污染的物品感染;也有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潜伏期多数为2-10天,平均3-5天。淋病临床上可分为单纯性(无合并症)淋病、有合并症淋病和播散性淋病三种,各种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如下:
1.单纯性(无合并症)淋病
(1) 男性急性淋菌性前尿道炎:临床上最常见,开始表现为尿道口红肿,自觉轻度瘙痒、刺痛,有少量稀薄透明粘液流出。以后症状、体征迅速加剧,2天内出现典型化脓性前尿道炎症状,即尿道刺痛,排尿时加剧,排尿困难、尿急、尿频及全身不适,夜间可有阴茎痛性勃起,尿道口红肿加剧和合并包皮龟头炎,尿道分泌物变稠,呈深黄色粘稠脓性。病程第一周最严重,若不治疗,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也可能继发其它合并症。部分患者症状、体征较轻或不典型,类似非淋菌性尿道炎。约20%的患者可无症状,成为带菌者。
(2)女性淋菌性宫颈炎:子宫颈是女性淋病的原发部位,淋球菌首先侵犯宫颈鳞状一柱状上皮交界处的鳞状上皮而发病。多数患者(60%)为无症状带菌者,部分患者症状、体征轻微。典型的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或增多,月经异常,外阴刺痒及烧灼感,偶有下腹部坠痛、隐痛及腰痛,检查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糜烂、触痛和大量黄绿色粘稠脓性分泌物。
(3)女性淋菌性尿道炎:与男性相同,即化脓性尿道炎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排出脓性分泌物,但症状通常比男性轻,也可无症状。
(4)幼女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儿童性病,其传染源多数来自家庭与患病父母密切接触,即接触淋病脓性分泌物或受污染物品感染。与成年女性相比,幼女更易被淋病球菌感染。可在小范围内流行如家庭、幼儿园。表现为弥漫性外阴阴道炎,可有阴道、尿道、外阴红肿、疼痛、尿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部分合并肛门直肠炎。
(5)淋病性肛门直肠炎:主要见于男性同性恋者或有肛交历史的患者,及部分女性淋病患者阴道脓性分泌物感染肛门直肠所致。多数可无临床症状,部分可有肛门瘙痒、灼热感,重者可有里急后重、脓血便、粘液样便、局部疼痛,检查可见局部红肿,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值得注意的是肛交易损伤直肠粘膜,同性恋者(男性)易并发梅毒及各种性病性病毒感染包括HIV病毒,部分可为隐性感染,因此全部淋菌性肛门直肠炎患者应做有关检查。
(6)淋菌性咽炎:主要见于口交者,表现为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有咽干、咽痛、吞咽痛、并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
(7)淋茵性结膜炎:多见于新生儿,是新生儿在分娩时经过感染的产道而受染,出生后2-4天发病,多为双侧;成人少见,多为自身接种所致,单侧多见。表现为眼脸红肿、结膜充血,有大量粘膜稠脓性分泌物。若治疗不及时,可致角膜混浊、浸润、溃疡,甚至穿孔、失明。应注意与新生儿衣原体结膜炎相鉴别。
2、有合并症淋病
自从使用抗菌素以后,淋病的合并症已大为减少,出现合并症,多数是由于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患者体弱,抵抗力低下。有其它内脏疾病,或妊娠期和月经期。月经期内性交行为,可能促进淋球菌急性上行感染,在男性,淋病由前尿道上行感染,蔓延至后尿道,引起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尿道球腺炎及包皮腺炎,临床上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触痛,部分可形成脓肿及会阴坠胀、疼痛不适。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尿液混浊。严重时有发热、畏寒、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反复发作可导致尿道狭窄、输精管狭窄或梗阻,继发不育。在女性,炎症上行感染,可蔓延至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盆腔、肝周,也可波及前庭大腺、尿道旁腺,引起局部炎症或脓肿。临床上出现下腹部隐痛、坠胀、局部压痛、触痛、腰背酸痛、白带和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产生腹膜刺激征和全身症状。反复发作可致输卵管的狭窄或闭塞,导致宫外孕和不孕症。
3、播散性淋病
临床上极少见,约2/3为妇女,多数在月经期发病,月经期性交可能是诱因。另外,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也有发生播散性淋病的报道。淋球菌通过血行播散。发生菌血症、败血症,同时侵犯许多脏器,产生化脓性炎症和相应局部症状,及较严重的全身症状。临床上可表现为关节炎、腱鞘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肝炎及皮疹。皮疹为瘀斑、斑丘疹、水疱、脓疱、或出血性、坏死性病变,常发生在肢体远端。
(二)实验室检查
1、 直接涂片检查
2、 淋球菌培养及生化试验 淋球菌培养是淋病最重要的检查,有确诊意义。
3、 单克隆抗体检测法 使用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查淋球菌抗原,主要有荧光标记和酶标记法,也有人用协同凝集试验(CoA、SPA)检查淋球菌,本检测法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强,特异性高。
4、 基因诊断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探针、连接酶链式反应(LCR)等特殊方法,在DNA分子水平上检测淋球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
5、 药物敏感试验 用于确定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淋球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临测PPNG的流行并指导临床使用青霉素。由于淋球菌的耐药性发展很快,不间断检查淋球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对淋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方法有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改良碘量法。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排除合并其它性病。
2、 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的用药原则,并根据不同的病情,本地区淋球菌耐流行情况,患者的反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案。
3、 对性伴追踪、检查或同时治疗。
4、 治疗后进行随访和复查,以保证治愈,消灭传染源。
5、 对新生儿给予预防性滴眼(1%硝酸银液或红霉素、四环素),防止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或者提倡对孕妇产前进行性病检查。
(二)一般治疗
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劳。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烈性饮料。注意隔离,未治愈前禁止性生活,不与家人同床同浴;污染衣物要煮沸消毒;浴具分开使用;可能污染物品如坐厕可用2%消佳净消毒。保持外阴清洁,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0.1 %新洁尔灭清洗外阴。
(三)治疗方案
淋病治疗的方案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耐药菌株感染比率增加和新药不断开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变化。声称对淋球菌有效,可用于淋病治疗的药物种类繁多,各家报道的治疗方案及其使用的药物和方法差异很大,我们收集90年以来国内报道的文献中单独或联合用于治疗淋病的药物有9大类:
(1)头胞类:头胞三嗪,头孢噻肟(头胞氨噻肟),头孢呋肟,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他啶,拉他头孢,头孢美唑(先锋美他醇),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头孢拉定(先锋酶素Ⅵ),
(2)喹诺酮类:氟嗪酸,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啶酸,培福新(Pefacjne)。
(3)青霉素类: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安西比林),苯唑青霉素(新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克林(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氧哌嗪青霉素,优力新(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淋必清(氨苄青霉素+邻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 克菌(阿莫西林+双氯青霉素)。
(4)大环内脂类: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红霉素,交沙酶素。
(5)四环素类: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
(6)氨基糖甙类:壮观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硫酸小诺霉素,硫酸核糖霉素,乙基西梭霉素。
(7)氯霉素类:甲砜霉素,氯霉素。
(8)利福平类:利福平。
(9)磺胺类及其它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灭滴灵(甲硝唑),三甲氧苄胺嘧啶(TMP)。
另外,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证实对淋球菌敏感率高(大于50%),可用于淋病治疗的药物还有:头孢克肟,头孢唑啉霉素(先锋霉素V)羟苄青霉素,土霉素,麦迪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痢特灵。
实际临床上,淋病的治疗并不需要如此之多的药物,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相比,淋病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我们推荐的治疗方案为:
1、单纯性(无合并症)淋病 包括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肛门直肠炎、咽炎。推荐高效、低毒、耐酶抗生素,使用单次大剂量给药方法,使血药浓度足够杀死淋球菌,使用方便,病人依从性好,用药后24小时临床症状应有明显好转或消失,使用的治疗方案为:
(1) 头孢三嗪:250mg,一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 ,一次肌注,治愈率达98-100%。虽然头孢三嗪和头孢噻肟有敏感性降低和出现耐药菌株的报道,叶顺章等报道头孢三嗪的耐药率为2.6 (2/83),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4.2%(3/83),但仍是目前最理想最有效治疗淋病的药物。本类药物有抗菌力强、耐酶、最小抑菌浓度低、耐受性好、副作用极少的优点,且对软下疳、梅毒有效,但对衣原体、支原体无效,注射部位疼痛是主要的副作用。头孢三嗪慎用于未成熟儿及高胆红素血症婴儿,使用时应做过敏试验,阳性者改用其它方案。近期国外推荐头孢克肟400mg一次口服,也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治疗方法。
(2) 氟嗪酸:400-600mg一次口服;或环丙氟哌酸500mg一次口服;或氟哌酸800mg 一次口服;治愈率达95%-100%。本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高效、口服方便、易吸收、体内分布广等优点,但也有耐药菌株出现的报道,注意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肝肾功能障碍、孕妇及18岁以下少年儿童。虽然它们可用于治疗NGU,但是单次大剂量给药,也许不能清除病菌。
(3) 壮观霉素:2.0g(宫颈炎4 .0g ),一次肌注,治愈率达90-100%。壮观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淋病,特异性很强,副作用少,可用于治疗孕妇、儿童淋病。壮观霉素使用已近20年,虽然已出现耐药菌株,国内有报道壮观霉素耐药率为5.3%,52%的菌株接近耐药水平,个别报道耐药率达20%,但仍是代替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的有效药物。注意本药对淋病性咽炎无效。
(4)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1.0g,一次口服,本药最大的优点是对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梅毒螺旋体、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治疗都有效。具有广谱、高效、菌体内浓度高于血清浓度,且耐酶、耐酸、副作用少的优点。国内有报道治疗淋病治愈率达100%,对衣原体的清除率达100%,治疗有效率达100%,支原体的清除率达63%,治愈率达60%。阿奇霉素是目前唯一单剂量口服就能治愈合并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淋病的有效药物。
2、有全并症淋病
包括男性淋菌性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尿道球腺炎及包皮腺炎,女性淋菌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巢炎、盆腔炎、肝周炎、前庭大腺炎、尿道旁腺炎及淋病性结膜炎。推荐连续给药,以维持血药浓度,直到症状消退,用药时间为3-10天。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头孢三嗪250mg,肌注,每日1次;或壮观霉素2.0g,肌注,每日一次:或氟嗪酸200mg,口服,每日2次。
3、 播散性淋病
包括淋菌性关节炎、腱鞘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肝炎及淋菌性菌血症、败血症。除使用更大剂量的高效抗生素外,给药时间长,最好结合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用药时间为10-28天,另外需请有关专科医生会诊,协助治疗,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头孢三嗪1.0g,12小时静脉注射1次,5天后改为250mg,每日肌注1次,再连用7天;或头孢噻肟1.0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5天后改为1.0g,每日肌注1次,再连用7天。出现脑膜炎或心内膜炎者使用头孢三嗪1-2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淋病性脑膜炎疗程约2周;淋菌性心内膜炎疗程至少4周。
由于使用的药物剂量较大、时间较长,需密切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肌注局部疼痛,静脉注射引起的静脉炎,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和过敏性休克,少见的有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改变,一般可自行消退,部分要停药后恢复正常。
4、 妊娠期淋病
头孢三嗪250mg,一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一次肌注;或壮观霉素4.0g,一次肌注。
5、 儿童淋病
体重45kg以上者按成人方案治疗,体重小于45kg者按下列方案治疗:头孢三嗪25-50mg/kg,一次肌注;或头孢噻肟25mg/kg,肌注,每12小时1次,或壮观霉素40mg/kg,一次肌注。
6、 局部治疗
(1) 淋菌性结膜炎眼部处理:1:10000pp液或洗必泰或生理盐水局部冲洗,每小时冲洗1次,青霉素50000-20000U/ml滴眼,每15分钟一次,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膏涂眼。
(2) 淋菌性咽炎口腔处理:复方硼砂溶液,0.1%雷佛奴尔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漱口。
(3) 外科治疗:包括脓肿抽脓、局部注射药物或切开引流;瘘道搔刮或电灼术;有尿道狭窄时,行尿道扩张术。
(4) 阴道栓剂或经会阴前列腺注射药物治疗,也有成功的报道。
(四)治愈标准
在治疗结束两周后复诊,在无性接触的情况下,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从患部取材,做涂片和培养淋球菌阴性,可判定已治愈。
(五)预后
淋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如发病率最高的单纯性淋病,使用推荐治疗方案治疗,疗效很高,一次性治愈率可达95%以上。只要及时到专科就诊,合理治疗和复查都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本文是赵子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