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管婴儿,胚胎也会住进输卵管
很多患者意识里都会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做试管婴儿又用不到输卵管,那就不会发生宫外孕了。其实,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异位妊娠( Ectopic pregnancy,EP)是最常见的妇科急症之一,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自然妊娠中其发生率约为1%。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2.1%~8.6%,显著高于自然妊娠。而输卵管因素不孕的妇女,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异位妊娠发生率可能高达11%。
那么,选择试管婴儿助孕为什么还会发生宫外孕啊?而且发生率还比自然妊娠的高?
这是因为在试管婴儿助孕过程中,胚胎于卵裂期或囊胚期移植至宫腔内,其进入宫腔较自然妊娠胚胎发育至此阶段提前2~3天,而排卵后2~3天输卵管纤毛向伞端摆动,这使得胚胎有机会游走到输卵管。
若输卵管功能障碍可导致异位妊娠,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输卵管黏膜炎症时可使黏膜皱褶粘连、管腔增粗、上皮受损、纤毛脱落、疤痕挛缩、管腔僵硬、变窄、管壁蠕动受限,从而导致游入输卵管内的胚胎运行受阻而停留于输卵管内发育;
输卵管积水可使输卵管增粗,使胚胎更容易游入输卵管内,同时积水中某些蛋白质成分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输卵管积水逆流入宫腔,对胚胎可产生“冲刷作用”,导致胚胎宫腔内着床失败,输卵管积水中的一些炎性介质作用于子宫内膜,可降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或损伤子宫内膜,影响胚胎着床;
超促排卵后高雌激素环境可能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敏感性和输卵管峡部肌层节律性收缩幅度增加,纤毛活动减弱,形成“假性堵塞”,使进入输卵管的胚胎不能及时输送回宫腔。
早期过高的孕激素可使输卵管峡部扩张,胚胎容易向输卵管方向游走;
子宫内膜息肉和宫腔粘连也影响胚胎着床,同时多次人工流产损伤子宫内膜,甚至引起宫腔粘连,不利于胚胎在子宫内着床,而使受精卵游离至输卵管发生 异位妊娠。
子宫收缩以及子宫内膜的蠕动,亦可能将植入宫腔内的胚胎挤压进入输卵管内。
既往异位妊娠病史也是IVF-E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输卵管积水、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感染、输卵管周围粘连以及吸烟同样是IVF-ET的异位妊娠高危因素。因此,戒烟、注意生殖卫生也是预防异位妊娠的有效方式。
本文是庞文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