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斐 三甲
吴斐 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泌尿外科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方法

1124人已读


1、临床症状:由于Pca主要多发于前列腺周围带,因此早期常无临床症状;如原发于前列腺的移行带,常伴有前列腺良性增生,临床上可表现为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症状如尿频、尿线变细,排尿不尽,有的出现排尿困难,少数出现血尿,因此前列腺癌如不作进一步检查,易当作前列腺增生处理。当Pca晚期时可表现有腰痛、骨痛、排便困难,病理性骨折、截瘫,局部肿瘤侵及射精管出现血精;侵润盆底神经丛可出现阳萎,而下肢浮肿可由于淋巴结转移及髂静脉受压所致,甚至有的出现贫血等症状而就医才发现PCa。

2、肛指检查:凡拟有前列腺疾病者,肛指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检查步骤。检查时前列腺体积增大而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者多为增生;如扪及结节者当应疑有Pca可能,虽然前列腺结节可为结节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石、前列腺结核或前列腺肉芽肿,但在排除Pca之前,应当仔细检查鉴别。据报导肛指检查阳性率21%-53%。鉴于Pca高度危险性,因此有人主张所有DRE异常者均推荐行前列腺穿刺。

3、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它是由前列腺上皮及尿道旁腺分泌的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目前PSA是最重要的肿瘤标记物,PSA较以往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更为敏感,故目前已应用PSA代替PAP检测。值得注意PSA只有组织的特异性,并不是对Pca特异性。正常PSA值为4ng/ml,如为4-10ng/ml属可疑。尽管如此PSA特异性并不理想,据报导仍有21%Pca者PSA值<4.0ng/ml。对于可疑Pca者,系统前列腺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国内报告少数A、B期Pca患者PSA可在正常范围,其他各期均高于正常值。并认为PSA<10ng>50ng/ml多有浸润及广泛转移;极少数D2期肿瘤由于癌细胞失去分化能力,其治疗前PSA值可为正常。

(2)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它是一种位于前列腺细胞膜内的糖蛋白,具有极好组织特异性。由于PSM的表达是非睾酮依赖的,Israeli等发现PSM在正常人及癌变前列腺组织中均有PSM表达,但以癌肿中表达最为明显。PSM在血清中难以检出较敏感的通过测定患者外周血中PSM-RNA,Israeli等用巢式RT-PCR检测血中PSM-mRNA和PSA-mRNA,Pca者PSM-mRNA阳性48/77例(62.3%),PSA-mRNA阳性7例(9.1%),认为检查外周血中PSMmRNA有助于早期发现Pca细胞的血行播散,因此它有可能成为新的Pca诊断手段,特别是在转移灶出现前如在血中检测到前列腺癌细胞存在,不但可明确诊断,了解其进展情况,而且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4、腔内B超检查:Pca约有75%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10%源于中央带、10%-20%来自移行带,经直肠腔内B超表现为低回声灶,但少数亦可出现等回声和高回声灶。有的可看到前列腺轮廓不对称、精囊受侵而增大或消失等。

5、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直肠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方法较经会阴穿刺准确性为高。一般认为肛指检查或腔内超声可疑,PSA为4.0-10ng./ml应作穿刺活检;如PSA>10ng/ml,即使肛门指检无异常者,都宜作腔内B超及穿刺活检。

6、影像学检查:

⑴X线检查:骨骼X线检查对判断骨转移不够敏感,对已有骨转移者可表现有成骨性改变或溶骨性改变,以成骨性为多。晚期Pca浸润膀胱或疑有压迫输尿管者应行静脉肾盂造影帮助判断有无肾积水。

⑵CT及MRI检查:在PcaA、B期,由于肿瘤限制在前列腺内,由于肿瘤灶与正常前列腺组织密度相似,故难以显示癌灶;对C期以上肿瘤侵及或突破包膜后,可有轮廓不规则或病变处包膜中断,相邻腺体周围脂肪消失、膀胱精囊角消失等。有的可表现盆腔淋巴结增大或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团块状,可对Pca的分期提供参考。

7、同位素骨扫描:它是提供Pca骨转移较好的方法。对PSA大于20ng/ml者行全身性骨扫描可早期发现骨转移,但在PSA小于10ng/ml、无骨痛者则骨扫描的价值不大。

8、盆腔淋巴结切除检查:由于淋巴结转移与否意义重大,一旦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即使行前列腺根治术也不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因之在施行根治术前,常规行淋巴结切除冰冻切片是必要的,如有淋巴结转移者一般不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因此淋巴结切除检查可了解临床分期,拟订治疗方案。


吴斐
吴斐 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