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结核的病因与治疗
说起肺结核,很多病人都会有所耳闻,但是提到骨结核,也许就很困惑,什么是骨结核。简单来说骨结核就是结核分枝杆菌没有在肺部生长而是定居在骨头上或者关节附近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这是一种慢性骨病变,并不是单纯的局部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在局部定居的表现。
骨结核由结核杆菌侵入骨和关节引起破坏性和化脓性的病变,发病部位通常在人体负重较大以及活动量较多的部位,比如常见的脊柱,髋关节,膝关节等,但是骨结核患者的发病通常比较缓慢,全身症状较隐蔽。
大约有95%以上的骨结核患者是由于没有经过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的肺结核引起的,在身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这些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系统扩散至骨或其他系统。也有5%的患者没有既往结核病史,属于隐匿性感染结核,首次就诊即为骨骼上的结核病灶。结核分枝杆菌不仅仅可以通过血液播散到骨骼,也可以到相应系统引起相应的结核症状,比如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
通常骨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不明显,脊柱结核的病人通常因结核病变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而引起相应的腰背部或双下肢疼痛症状,但这种症状早期不明显,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慢性脊柱疾病混淆而延误治疗。位于关节处的结核通常因关节功能障碍,局部肿胀甚至关节畸形而就诊。骨结核病人可能前期会有结核症状(低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等状态),此前期症状易被患者忽视。
对于结核活动期的病人,应先行抗结核治疗,不建议对活动期的结核病人立即行手术治疗,此时手术的弊大于利,肉眼的手术清创只是清除掉较大的病灶,而真正骨间隙中的细小结核病灶不能通过手术彻底清除,多次不成功的手术治疗,致使病变部位的疤痕组织增生,抗感染能力低下,且手术切口使得体内与外界构成了腔隙,极易招致细菌的再次感染,这些情况都给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
骨结核可以对患者身体的各个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患者出现骨结核的时间越长,对机体造成的危害性就越大。一般来说,骨结核与肺结核相类似,均可以达到治愈,但需保证抗结核药物的早期,足量,联合,全程使用。
本文是周光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