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玉宁教授治疗1例肾淀粉样变的病案介绍
李某某,女,56岁
以尿泡沫增多伴浮肿4年,加重1月为主诉,于2017年12月5日来我院门诊请刘玉宁教授诊治。患者4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尿中泡沫增多,伴有下肢水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 给予缬沙坦80mg, qd以控制蛋白尿,效果不佳。后于2015年4月就诊于西安某医院,经肾脏病理诊断为“淀粉样变性肾病”,并骨穿除外多发性骨髓瘤。给予服用马法兰10mg,qd ;地塞米松40mg, qd。3个月后因尿蛋白量无改善,白细胞下降至1.8×109/L而停药。后给予服用氯沙坦钾100mg, qd;百令胶囊5#, bid。因尿泡沫增多,水肿加重来我科转求中医治疗。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曾于2011年右侧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手术治疗后无活动受限。
查体:体温36.5℃,脉搏80 次/分,呼吸25 次/分,血压110 / 75mmHg,神志清楚,面色无华,双眼睑浮肿,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双肾区叩击痛(+),腹水征(+),双下肢高度浮肿。刻下症见气短乏力,眼睑及下肢水肿,尿多浊沫,心烦急躁,两胁作胀,脘痞腹胀,腰部胀痛,肢体困重,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畅,时有初硬后溏。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无力。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红细胞3.05×1012/L,白细胞 3.2×109/L,血小板156×109/L;血肌酐100.0μmol/L,eGFR-EPI 54.21ml/(min•1.73m2)血尿素氮6.7mmol/L,血清白蛋白 25.4g/L,血清总蛋白52.7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5.29g/24h(尿量1.30L);肾脏病理诊断:符合肾淀粉样变性病。西医诊断为肾淀粉样变性病;CKD3期。
据以上四诊资料,刘玉宁教授辨证为脾肾气虚,痰、瘀与水热互结,兼有肝气郁滞,治以健脾益肾,化痰逐瘀散结,兼清热利水,舒肝理气法。处方如下:黄芪60g、法半夏15g 、浙贝25g、 地龙20g、僵蚕20g、炙杏仁12g、川芎18g、水蛭6g、 厚朴15g、黄连10g 、炒枳实20g、酒大黄(后下)3g、柴胡15g、郁金15g、土茯苓60g、泽泻15g、大腹皮20g、川牛膝15g 。水煎服日1付,水煎分2次服,早晚各1次饭后服用。
2诊(2018-1-5)患者尿沫明显减少,水肿减轻。气短乏力,脘痞腹胀,腰部胀痛,肢体困重,心烦急躁均有改善。仍有口中粘腻,大便粘滞。舌脉同上。实验室指标复查:血红蛋白98g/L,红细胞3.05×1012/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185×109/L;血肌酐Cr 98.0μmol/L,eGFR-EPI 55.55ml/(min•1.73m2)血尿素氮6.9mmol/L,血清白蛋白 29.8g/L,血清总蛋白54.6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2.17g/24h(尿量1.30L)。与上方加虎杖15g清热利湿,导滞通便。
此后复诊均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加减。经治8个月后,患者诸症悉减,血中白细胞复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2克左右波动,血清白蛋白>30g/L,肾功能稳定。
本例患者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支持肾淀粉样变病的诊断。患者就诊有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据eGFR-EPI计算,患者已进展至慢性肾脏病3期。结合中医四诊所见之气短乏力,面肢水肿,尿多浊沫,量少色黄,腰部胀痛,肢体困重,口中粘腻,大便粘滞。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无力等,其病机已具备“虚、痰、瘀、水”四大方面。且其虚当责之脾肾气虚。又兼夹痰瘀水留滞化热和肝气郁结之候。患者岁近老年,脾肾之气虚衰。脾虚则运化无权,聚湿生痰;肾虚则气化乏力,水泛为痰。痰浊浸淫肾体,并内结成块,易阻滞气机,殃及气化,从而导致肾之形气俱伤,气化失常,水湿内停则尿少、浮肿;肾虚痰滞,封藏失职则见蛋白尿;痰浊阻抑脉道,以致血行不畅,瘀血内停。痰、瘀、水互结,郁而化热,并进一步损伤正气,导致正虚邪结益甚,肾之体伤用废,以致精微失藏,溺毒不泄,故可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血肌酐增高。方中重用“补气诸药之最”的黄芪以大补脾肾之气。其黄芪味甘性温,得土之气味俱全,而长于健脾益气,且有补后天以壮先天之功,诚如《药性论》所言,“黄芪其补肾者, 气为水母也……因此黄芪既能补脾气,又可滋肾气”。炙杏仁行气开痰,《长沙药解》称其“疏利开通,破壅降逆……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从而收气行则一身津液皆随气而行之功;法半夏燥湿祛痰;浙贝、 地龙、僵蚕清热化痰;枳实、槟榔下气消痰。诸药相合,开之、燥之、清之、下之,则痰浊自无结聚留滞之患。川芎、水蛭、酒军长于活血化瘀。枳实、槟榔与酒军相伍,又长于行气导滞,通腑降浊。大腹皮、土茯苓、泽泻行气利水,亦清水中之热。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调畅三焦。又方中以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厚朴辛散苦降,行气宽中,二药相伍,直走中焦,取其苦辛通降,以清蕴郁之湿热,开壅塞之气机。以川牛膝补肾化瘀,引药下行。诸药共奏健脾益肾,化痰逐瘀,清热利水,疏肝理气之功。 本方紧扣病机,攻补兼施,故能获效。
(戴润 王旭 张帅星等)
本文是刘玉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