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警惕和预防心衰的发生?
心力衰竭也称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病发展到了严重的阶段,心脏的泵血功能衰退,就像弹性减退的“皮球”,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这种状态就叫做心力衰竭。
心衰其实并不遥远,如果您有以下疾病(或病史),您可能就是心衰的高风险人群,一旦发现有心衰的症状就应该去医院专科就诊,不要漏掉以下病史,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1.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您有冠心病或者高血压,平时应该多量血压,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多注意心脏保健。
2.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症患者,也是心衰的常见病因。平时多注意清淡饮食,控制体重,少吃多餐,因为饱餐也有可能引起心衰。
3.还有,如果您有心脏毒性药物史、风湿热病史、心肌病家族史等,平时就应该注意有没有出现心衰的症状,因为这些都是心衰的高风险因素。
美国心脏病学会将心脏病从未发生到终末期进行了危险分层,分为 A、B、C、D 四期,A 期未发病,只是有危险因素,B 期虽然做检查时能看到结构性异常,但察觉不到症状。C期就出现症状了,比如和同龄人一起走路,跟不上别人了,以前轻松上高楼,现在却爬不了了。到了D期,即使不活动也会喘,静息也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了。我们临床上常见到的心衰,都是在C期和D期,早期因为患者都没有感觉,所以容易被误诊。
另外心力衰竭常和心理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相混淆,很多人长年情志不畅,胸闷气短,误以为是心力衰竭。实际上,心衰都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发展而来,一旦诊断为心衰,病情会出现一个急转直下的过程,生活质量越来越低,劳动耐力越来越差,预期寿命会明显缩短,所以最好及时进行心脏检查,科学鉴别。

本文是刘一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