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腹透液不出水了!”
接到这个求助电话,我心里会不由自主地“咯噔”一下。不过,我“咯噔”的原因跟电话那头焦急万分的患者及家属可能完全不同,我担心的是号称“腹透患者生命线”的导管会不会出现问题,而患者焦虑的往往是一肚子“脏水”无处可去,会否导致严重后果。
这种情况我们医学上统称“腹透液引流不畅”,包含透析流出液量减少、流速减慢甚至停止,可伴或不伴灌入障碍。事实上,腹透液引流不畅非常多见,在漫漫透析历程中,从未碰到如此尴尬局面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腹透病人了,但最常发生的还是在刚刚接受腹膜透析的3个月内的患者中。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透出液突然“卡壳”呢?分析下来,原因还真是五花八门。
引流不畅常见原因
1.外接透析管路异常:包括腹透管腹外段、整个连接系统出现受压、打折,蓝夹子夹闭错误,开关未打开或损坏等等,偶有因废液袋质量问题导致引流障碍的报道。
2.空气进入导管过多:此种情况不少见,是因为患者近次操作动作不熟练,接口暴露空气过久,导致空气过多地进入导管。我们知道,腹透液引流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上简单的“虹吸原理”,当导管内被空气部分或全部占领时,腹内液体是不能被引流出来的。
3.腹腔中没有液体:此种情况虽然罕见,但也确实遇到过几例。可能原因是:①前次操作失误,腹透液根本未进入腹腔或已被引流;②前次透析留腹时间过长且灌注量较少(如<1L),导致腹透液大部分已被腹膜吸收。
4.堵管:腹透管腹内段(主干或侧孔)被腹腔内不速之客堵塞时,会造成腹透液灌入和(或)引流障碍,医学上简称堵管。这些不速之客包括:①纤维蛋白,就是患者常常抱怨的有棉絮状物质的析出;②血凝块,因部分病人之前曾有腹腔内出血导致;③腹腔固有内容物,包括肠道、肠系膜、大网膜、脂肪组织等等。
5.导管功能障碍:这是医护人员最最担心的事情,常见是导管移位(又称漂管),由于不同原因导致导管移出真骨盆腔,导管头端不在液平面以下,当然引流不出液体。
6.腹膜炎:腹膜炎一般不至于导致腹透液完全引流不出,但当炎性分泌物多且黏稠时会导致堵管,患者可以“腹透液引流不畅”作为唯一主诉而就诊。
临床上还有一种情况是超滤减少甚至负超滤,这种情况跟患者求助的“不出水”是两个概念,造成的原因与引流不畅有交叉,但更为复杂,有待今后在其他专题继续讨论。
引流不畅应对策略
遇到腹透液突然引流不畅,患者首先不用慌乱,只要没有容量严重超负荷,腹腔中的透析液会慢慢被腹膜吸收,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作为腹透自我管理的一部分,患者应有一定应对策略。
1.检查管路:确保连接系统完全正确。
2.改变体位:包括可以取卧位、坐位、立位,并可做扭腰、行走等动作,部分患者问题可迎刃而解。
3.灌注尝试:通过反复挤压透析液袋灌注后,再次尝试引流。有些腹透患者甚至可尝试用充满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加压冲洗,但这项操作仅限于经过该项技能培训过的“老司机”。
4.暂停腹透、观察:通便、继续运动,有时下一袋腹透液的引流会令人惊喜。
5.求助医护:经以上处理并无丝毫改善的患者需及时咨询医护并就诊,特别是前次引流液有浑浊,无论多少必须携带整袋腹透液来院化验检查,以防腹膜炎漏诊。
本文是吉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