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痣“先天智多星”何去何从
先天性色痣一般出生时就有或出生后一年内出现。而对于后者,一般认为病损出生时即已存在,生后才逐渐显现。病损在孕5-24周形成,大多数散发,褐色到深棕色,在深肤色也可能为蓝色,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大多高起皮面,不遗传。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大小差异大,小自几毫米,大至覆盖整个头皮、肩部、全背部或一侧肢体。损害直径在10 cm以内或小于患者手掌大小的称为先天性小痣,超过10 cm的称为先天性巨痣。
先天性色痣的分类
1. 先天性巨痣:临床上少见,据报道约2万个新生儿中可见到1例。好发于头、面、背、腰部或一侧肢体,常呈褐色、棕黑色或黑色,界限清楚,表面不平。常有粗黑的毛,如兽皮状,故又称巨大毛痣或兽皮痣。皮损会随患儿年龄增长而缓慢长大、增厚,可有乳头状突起或脑回状褶皱,外围常发生散在的、小的卫星灶。
2. 先天性小痣:发病率比先天性巨痣高,无特定好发部位。为淡褐色至褐黑色不规则斑片,或常略高起的扁平斑块,界限清楚,表面可增生不平或长出黑毛。

3.治疗:先天性小痣,如果是一个小痣,尤其是长在非摩擦部位,可不需要处理,定期观察即可。对于一些长在摩擦部位的痣,比如手足掌部或者腰部等摩擦部位,而对于一些小痣又发展比较快,建议手术切除。
先天性色痣的手术治疗包括直接切除、分次切除、植皮术、扩张器治疗等方法。
10%~30%的巨型先天性色痣患者在痣或卫星状损害处发生恶性黑素瘤,婴儿期或以后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故应尽早切除。约1%的小型先天性色痣亦可发生恶性黑素瘤,较一般人群的0.4%为高,故应定期随诊,可能发生恶变时,尽可能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药物腐蚀治疗容易刺激痣恶变,并且会留下更加难看的腐蚀后疤痕等;液氮冷冻,使色素痣组织极速冷冻,痣细胞变性、坏死,自行脱落的过程,有些痣要多次冷冻才能治愈,易出现感染、疤痕等;而激光治疗只推荐直径< 2 mm的小痣。理论上是越早治疗,疤痕越小,因为痣是会生长,长大、长深。反复激光治疗会导致恶变,临床上罕见报道,尤其12岁以内儿童。有患者认为手术留的疤痕比激光大,这种说法不准确,往往手术后愈合好的切口,比激光祛痣好得多。而且手术可以切干净,所以不推荐药物和激光、冷冻治疗先天性色痣,目前首选手术切除。

4.友情提示:先天性色素痣完整切除是减少恶变得唯一方法,但有时痣过于巨大,且向深部侵入,完全切除有时不能做到。对这些病人,没有证据表明预防性切除能减少恶变得风险。随着技术的提高,总的来说,恶变得发生率正逐渐降低。长期随诊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不能切除的患者如高危病人,痣大,厚且向深部侵入,阳光可能引起恶变,因此对这些人,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

本文是罗志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