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博 三甲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黏膜——寻常疣

4786人已读

寻常疣是病毒性疾病,好发于皮肤,偶见于口腔黏膜。有人认为寻常疣与乳头状瘤是同一类病变,不同的是乳头状瘤发生与黏膜,寻常疣发生于皮肤。

特点:好发于青少年,成人很少发病。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孤立或多个乳头状增生。多个乳头状增生往往是由于病毒的自身接种所致。口腔黏膜的寻常疣好发于唇、颊、舌黏膜,呈白色或灰黄色,色泽的深浅依角化的程度而定;表面粗糙,存在深的裂纹;基底无蒂,触之坚硬。

组织学表现为棘层增厚,乳头瘤状增生,表层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在棘细胞和粒细胞层中含有圆形的嗜酸性病毒包涵体。

鉴别诊断:

1、乳头状瘤:口腔黏膜的乳头状瘤,呈外生性生长,高出黏膜表面,外观呈疣状或菜花状。肿瘤的边界清楚,下方有蒂与正常黏膜相延续。大部分肿瘤的直径不超过1cm,偶可达数厘米。肿瘤由增生的鳞状上皮和结缔组织所组成,表面色泽粉红或呈白色改变。

2、乳头状鳞状细胞癌:是一类常见的外生型鳞状细胞癌。表面呈息肉或呈卵石状,基底部无蒂。乳头状鳞状细胞癌生长迅速,病变可很快超过常见的乳头状瘤的大小。

3、疣状癌:好发于老年患者,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与乳头状瘤相比,基底部较宽,但突出黏膜表面的高度低于乳头状瘤。疣状癌表面呈白色粉刺或小乳头状,其间存在深的裂隙。肿瘤边界清楚,周边常可发现黏膜白斑

4、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常继发于真菌感染、梅毒、颗粒性肌母细胞瘤、周边型造釉细胞瘤,由上述病变区的上皮发生乳头状增生所致。表面呈卵石状,基底无蒂。

5、疣状黄瘤:是皮肤上常见的角化型白色病变。发生于口腔黏膜的疣状黄瘤少见。本病在口腔黏膜上呈白色,表面稍隆起,存在许多浅的皱褶,基底部较宽,与疣状癌类似,但质地较软,皱褶浅且排列规则。

6、尖锐湿疣与扁平湿疣:临床表现与乳头状瘤相似,但口腔湿疣较乳头状瘤少见。湿疣患者多有口性交病史。

处理:主要是手术切除,亦可采用电灼、冷冻或腐蚀剂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魏博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