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社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瘤周水肿的药物治疗

发表者:魏社鹏 人已读

原发性脑瘤和脑转移瘤患者脑水肿的治疗

许多围绕脑瘤的“血管源性水肿”明显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需要结合针对肿瘤的特定措施一起进行治疗。这种“血管源性水肿”起因于“血脑屏障”的破坏,使得“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在细胞外空间中。

肿瘤相关的、局部“血脑屏障”破坏的主要机制有两个:

①局部产生的、能增加肿瘤血管通透性的因子,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谷氨酸和白三烯。

②肿瘤血管缺乏紧密的内皮细胞连接:这些肿瘤血管受“血管生成因子”的刺激而发育。“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在很大程度上,脑肿瘤中“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丧失是由VEGF负责的。胶质瘤、脑膜瘤和转移性肿瘤均具有VEGF的上调。VEGF由肿瘤细胞以及宿主的基质细胞分泌,并与VEGF-R1和VEGF-R2受体结合,后二者主要位于内皮细胞的表面。VEGF能刺激“内皮中间隙”的形成,该过程可导致液体渗漏到脑实质中,从而导致“血管源性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更倾向于在白质而不是灰质的细胞外空间扩散,这可能是因为白质内部“液体流动的抵抗力”较低。

“肿瘤相关性水肿”可能会破坏“突触传递”、改变神经元兴奋性,并导致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病”。

此外,“放任的脑水肿”可能会导“致命的脑疝”,这是因为大脑被包裹在“坚硬的颅腔”当中。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

“糖皮质激素”控制“血管源性水肿”的作用机理尚未被完全了解。

“地塞米松”上调“星形胶质细胞”和“外周细胞”中的Ang-1(一种很强的“血脑屏障”稳定因子),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种强的通透性因子)。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转运液体进入“脑室系统”的来增加“瘤周水肿”的清除率,通过那个路径,液体可以随着“脑脊液的总体流动”而得到清除。

与“血管源性水肿”相关的“头痛”通常为弥漫性和双侧性,尽管可能在“肿瘤那一侧”被感觉到是单侧的。疼痛的特点通常被描述为隐痛和跳痛。在伴随大量水肿时,头痛可能具有“颅内压”升高的特征:例如,早晨更严重、伴有恶心或呕吐。

“颅内压”升高的其他迹象可能包括“嗜睡”、“乳头水肿”和“症状性平台波”,表现为“晕厥前或晕厥样事件”,与“颅内压”暂时升高到一定水平以上时“脑灌注突然下降”有关。

“血管源性水肿”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在磁共振成像MRI上,水肿在T1加权图像上是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是高信号的,累及围绕肿瘤的脑实质在很大程度上不超过白质的边界。在T1加权的对比增强图像上,受水肿影响的大脑区域没有增强。

“血管源性水肿”在CT和MRI上由产生的信号异常通常是可逆的,尽管会落后于“临床症状”改善数天或数周的时间。更广泛或更长期存在的水肿可导致“不可逆的T2高信号异常”,即使解决了潜在的病变,这种异常仍将持续。因此,急性和慢性水肿在MRI上具有相似的信号,而这种区别需要将“临床相关性”和“连续影像学研究”进行对比来鉴别。

具体的推荐

●患有脑瘤相关的“血管源性水肿”的患者的“相关体征和症状”应当得到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糖皮质激素”。由于并非所有的水肿都需要治疗,因此必须依据“临床症状”对“神经影像学上的水肿程度”进行评估。

●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有症状的瘤周水肿的主要手段。由于其效力高,且缺乏盐皮质激素活性,“地塞米松”通常用于该适应症。

•对于中度~重度水肿的患者,“地塞米松”的常规起始剂量包括:10毫克负荷量,继而每天4次每次4毫克或每天两次,每次8毫克。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使用较小剂量(每天4~8毫克)。

•大多数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类固醇治疗”,尽管“大片水肿”的患者需要临床判断,特别是当“抗肿瘤治疗”有可能会潜在地加重“脑水肿”,以及当肿瘤位于“后颅窝”时。

●为了减少并发症,应当修改后续的剂量,以便使用“控制症状”所需的“最低剂量”。“减量成功的可能性”和“减少剂量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潜在肿瘤的状态”、“同时进行的治疗”以及“类固醇治疗的持续时间”。

●“贝伐单抗”可能有助于减少“对类固醇无效”的、或具有明显“类固醇相关并发症”患者的“瘤周水肿”。

本文是魏社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