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所有人的希望,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开始意识到这才是人生的最大的底气。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百年前的概念
在130余年前一位专家BLaxter调查了约9000人,结果表明,人们一般对健康的评判包含6个不同方面:
1.没有疾病的症状;
2.能承担体力或社会工作;
3.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4.身体健康或者有活力;
5.心理幸福感;
6.能够胜任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1992)
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给予健康的定义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完全安好的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病症。”这个定义的价值在于包含了健康的各个方面,并侧重于不同个体在健康主观体验上的差异。但因为界定过于宽泛以致难于应用而受到诟病,很少有人能达到其所指的理想化完全安好状态。
健康是一个从安康到疾病的连续体
Antonovsky(1987)建议将健康视为一个连续体,从最佳安康到严重疾病,见下图。健康促进技术侧重于连续体的安康一端,鼓励人们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健康。当人们表现出疾病的信号或症状时,医学治疗则关注的是连续体的疾病一端。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与健康
这个模式将许多医务工作者已经凭直觉获得的知识进行了总结。疾病可以视为许多因素在不同水平上引起的,而不是像生物医学模式所假定的那样只由病原体引起。因此,个体及社会对疾病和健康都负有一定的责任,而非仅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而治疗同样要考虑躯体、心理和社会的致病因素,而不是孤立地只关心躯体。

作为个体的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对健康都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你的选择做好了吗?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医学心理学”(Susan Ayers著)
本文是沐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