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肝脏的再生能力极强,切掉一半还能长回来?这是真的
导语
为了给大家讲述清楚肝脏再生能力的前因后果,我特地翻出了曾经虐我千百遍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课本,做了严谨的科普备课。
1肝脏再生的经典理论
先看看《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科书(人卫第2版)关于肝的再生能力的描述:
有动物实验表证明,肝被切除3/4后,肝的生理功能仍可维持,并逐渐恢复原来的重量。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也已经确定,在人体肝脏被施行大部分切除后(正常人最多可切除2/3)也有再生能力,但因病变情况而异,一般可以在半年内恢复正常肝体积。
从上述理论中,我们基本可以明确肝脏是具有再生能力的,这也就是临床工作中肝脏外科通过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疾病的基础。
2肝脏再生能力因人而异
肝脏具有再生能力这一大方向基本明确后,我们也需要知道,这个能力的大小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的,而且因人而异。
第一种是肝炎,这应该是影响肝脏再生功能最严重的因素之一,当肝炎病毒感染肝脏之后,会逐步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的纤维化,引发肝硬化,直接减弱肝脏组织的再生能力。
所以,在对肝硬化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时,相比于正常肝脏能够耐受的最大切除范围,会根据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打不少的折扣。
第二种是酒精,酒精造成肝细胞损伤的同时还抑制肝细胞的增殖,同样也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的产生,所以在长期饮酒患者遭受任何形式的肝损伤(比如乙肝、药物性肝炎、肝脏外伤)时,后果都比不饮酒的人要差很多。
第三种是脂肪肝,会导致肝细胞中脂肪比例增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而且脂肪肝也会引起肝组织结构的纤维化,同样会导致肝硬化,因此本身有脂肪肝的人,他们的肝脏再生能力会下降。
3这些技术都源于肝脏再生
1.活体肝移植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过关于父母兄弟子女这些亲人之间互相捐肝救命的感人故事,这便是活体肝移植,通过切取健康人体的一部分肝脏,移植于病患体内替代已经发生疾病的原有肝脏。
不同于常规的逝世后器官捐献,这项技术的难度在于需要保证捐献者和接受者均能够顺利存活下来。这便是基于肝脏的再生能力,捐献者切取部分肝脏后,剩余肝脏可以逐步再生达到原有的大小和重量;接受者在接受部分肝脏后,这部分肝脏也可以在受者体内再生达到需要的大小和重量。
2.分期肝脏切除手段
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肝癌患者,因为肿瘤过于巨大,占据了大部分肝脏的空间体积,如果直接切除肿瘤,剩余的肝脏组织将无法承担人体所需的代谢活动,引发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基于肝脏的再生能力,近年来兴起了分期肝脏切除这一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hepatectomy, ALPPS)”。
基本原理就是通过血管结扎和肝脏分割,人为造成肝组织的相对不足,刺激正常肝脏组织增殖再生,当正常肝脏组织体积达到一定标准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这样既能完成肿瘤的切除治疗,又能保证剩余正常肝组织符合人体代谢活动需求。
3.人造肝脏的研究
近年来,人类的干细胞研究进展可谓如火如荼,其中对于人造器官的研究是很多科学家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肝脏组织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这便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兴趣。
已有研究发现可以利用肝脏组织细胞的再生功能,人工搭建出来一个简易肝脏,甚至可以发挥一定的生理功能。当然这还处于科研阶段,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科学研究的不断攻关,人造肝脏一定会出现在人们面前,到时候的很多肝脏终末期疾病都有可能迎刃而解。
总结
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负担着人体每天繁多的生理功能,而且肝脏本身具有很大的再生潜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耐受疾病、创伤的打击,但是也受肝炎、脂肪肝、酒精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所以保肝护肝工作特别重要,这样才能避免肝脏出现意外损害。
接下来,肯定会有更多的科学研究着眼于肝脏的再生功能,期待可以通过研究的进步更好的服务人类的健康事业。
本文是师稳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