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余桂芳
余桂芳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肿瘤科

为何多数结直肠癌一经发现已到中晚期?

3189人已读

直肠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近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2018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37.6万,死亡病例19.1万。


为何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此之高?如何防范?


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日、韩,85%以上的结直肠癌一经发现就已经是晚期。


为何大多数结直肠癌晚期才发现?


1、 结直肠癌早期或无症状且善于伪装


结直肠癌后期可表现出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便血、腹痛腹胀、肠梗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贫血、乏力、疲劳、发热等全身表现。然而,早期的结直肠癌可能无明显症状。


而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又很容易与痔疮等其他疾病症状混淆,易被患者当成普通疾病对待,所以肠癌一经发现往往已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2、 我国民众做筛查的意识不强


对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是最好的预防方法,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相对较高!


晚期结直肠癌,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 %,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但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 ,这与我国居民对早期筛查意识不强有关,往往是出现特别不舒服的症状时,才会想到做肠癌筛查;就算年年体检,也会因考虑做肠镜等体验感不好而放弃筛查,从而很难早期发现肠癌。


要知道,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通常高于发展中国家,然美国及一些欧美国家结直肠癌虽高发,但近25年死亡率持续降低,男性下降了47%,女性下降了44%,这得益于筛查的普及。


据2018美国癌症年报,仅2000-2015年,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使用肠镜的比例翻了3倍(从2000年21%上升到2015年60%),早期患者虽然较多,但治愈率都在95%以上。


5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


临床研究与针对结直肠癌筛查的实践均表明: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我国国情及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人群筛查建议将50-75岁作为目标年龄段;有家族史的人可提前到40岁,若有肠息肉,更要每年定期复查。对于已有相关症状和体征的人群,尤其是便血、粘液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则不做年龄限制,应及早筛查。


具体来讲,需要及早做筛查的主要有以下人群: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4、同时具有以下2项及2项以上者

(1)慢性便秘(近2年来每年便秘在2个月以上);

(2)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3)黏液血便;

(4)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5)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温馨提醒:符合以上任何1项或1项以上者,都属于结肠肿瘤的高风险人群,建议要及早筛查。


结肠镜检查率每增加1%

大肠癌死亡风险降低3%


筛查结直肠癌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8种:


• 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

• 粪便DNA检测

• 结肠镜检查

• 乙状结肠镜筛查

• 结肠CT成像技术

• 结肠胶囊内镜筛查

• 血浆Septin9 ( SEPT9 )基因甲基化检测

• 粪便丙酮酸激酶( M2-PIE)检测


其中,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结肠镜可直接观察到结直肠腔内壁,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方法,结肠镜检查率每增加1%,大肠癌死亡风险就会降低3%。


参考文献:

[1]柏愚,杨帆,赵胜兵,潘鹏等.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J].中华医学杂志,2019(38):1-10

余桂芳
余桂芳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肿瘤科